栏目标题
“双减”背景下,从“心”出发释放压力(景丽梦)
发布时间:2023-10-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景丽梦

“双减”背景下“心”出发释放压力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景丽梦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小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竞争也越趋激烈,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困难与挫折。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如何采取必要的压力应对措施,提升学生抗压能力,从“心”出发释放压力,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对保障减负不减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背景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对于教育的改革可以说是大刀阔斧的,实施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大。尤其在优化作业设计、完善课后服务、制约补课机构方面做的都很好。但在如此好政策的情况下,却猛然发现,孩子似乎并没有更轻松,反而更“卷”了。

二、出现压力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虽然“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家长开始焦虑孩子的成绩怎么办?由于无法调整自身的情绪,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会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从而使孩子产生学习压力。最后,亲子之间的相处时间增多,更容易导致亲子冲突,不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2.学校因素

“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教育者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增质减负”为基础,重视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因学业带来的心理负担,促使学生积极、自信地面对课程学习。但由于缺少对“双减”政策的全面认识,更注重“减负”本身,忽略“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为重塑教育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于重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更容易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真正解决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3.社会因素

社会竞争也是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许多学生都认为只有通过优异的学业表现才能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机会,这加大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投入和压力。除此之外,在升学的关键节点上,学生还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和选择困难症,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的程度。

三、解决问题的特色做法与经验

(一)从家庭角度着手,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作为教育来看,家庭其实是教育的主战场,只有构建了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起平等的亲子关系,才能够帮助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好地面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挫折。

1.避免过度夸赞

现在孩子骂不得打不得,处于鼓励表扬的环境内,听不得一点对自己的批评话语,作为家长首先要避免过度对孩子的夸赞,防止长此以往,养成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等性格,导致无法承受以及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

2.及时心理疏导

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面对一些压力,例如受到侮辱或者被他人威胁,以及与他人攀比等,此时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树立正确的认知,以提高抗压能力。

3.树立独立意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一直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幌子,主动地去帮孩子决定事情,从而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想法,使得孩子在自己的经历过程中缺失了经历失败,没有获得自我胜利的这种感觉。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例如孩子能够解决的问题,让他自己做主去处理,培养自主动手的习惯,帮助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只有经历了挫折,才会提升抗压能力。

(二)从教师角度着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作为教师,公平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用自己的行动来对待学生,需要一视同仁,不存在亲疏远近,不要将学生区别对待,分为优等生、落后生,对成绩略微落后的学生要更加的爱护,不歧视,对于身体不好的学生,更是要精心呵护,作为教师,需要自己不断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找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地方。

1.培养独特性

在课堂学习中,给所有的孩子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学习平台,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充分出彩,同时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每一点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要用公平的态度来对待所有的孩子。

2.培养自信力

作为小学生,正是他们可塑性最强的这个阶段,不管哪一个学生都存在着自己耀眼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每一位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都需要予以肯定,大肆宣扬,将这些正能量的将传递给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将自己身边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榜样,逐渐积累自信力并培养自信心,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3.培养适应性

作为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了解不同人和事的真实情况和利弊,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适应能力。适量的挑战和压力,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

(三)从学校角度着手,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调适

1.开展“晓爸晓妈”家长学校活动

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家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在讨论中,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会有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同时,学校还会聘请心理专家老师为家长们开课,指导家长们如何在家引导孩子释放压力,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做到科学教育。

2.开展心理调适专题讲座

学校也会请专业的心理教师给孩子们开设心理专题讲座,通过谈话、游戏、绘画、冥想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以及在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面对,让孩子们学会面对压力和挫折,来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3.开放“晓语坊”心理室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太与他人沟通交流,学校周一至周五的下午都会开设心理室,可以与老师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心理老师也会通过各种的形式来引导孩子释放自己的压力,如看一场心理电影、O牌疏导、贴画、唱歌、盲盒抽取祝福签活动等丰富的活动,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释放自己的压力,从活动中缓解心中的不安与焦虑。

4.重视学科之间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科教学相结合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科教研组组长会根据学科特点,结合生动案例,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融入学科教学的方法、路径。不仅如此,学校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活动,如运动会、节日活动、十岁成长礼等活动让孩子打开心扉,释放自己的压力,在活动中健康成长。当然,学校还会组织开展心理班会,如情绪的调适、与焦虑做朋友、阳光心理等主题班会,接受阳光积极的心理疏导,让孩子学会如何与焦虑、挫折、压力等负面的情绪相处,从中收获自我调适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好。

5.做好个辅与团辅工作

学校的班主任担任心理兼职教师,利用线上 QQ、电话、走访等咨询通道,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提供解压的方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每个班家长群里宣传常老师 96111 热线和“吾心家园”平台,引导学生和家长科学认识心理咨询,增加自信心。学校还会坚持开展团辅,团辅活动会在报告厅、教师、操场等场地,根据团辅主题的要求进行辅导,让学生学会放松愉悦。当然,学校还要做好家校共育的工作,只有家校之间密切交流,有效沟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三、问题解决的成效与社会影响

“双减”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校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积极应对能力,学生们也慢慢学会了与压力共处,直至维持较高水平的平衡。通过家访,发现孩子的心理压力有所缓解,更多是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愿意与父母一起运动、劳动,家庭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