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第二部曲一一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会有着一套完整、成熟、执行度高的班级制度。在班级集体中,以班级公约、制度、行为准则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可以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的规章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学生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才都能按一定的准则要求自己,朝着共同目标的方向来努力。因此在制订规章制度时,我们不仅要注意制度的科学性、可执行性,还要让它有一定的人文气息。那么怎样建设班级的制度文化呢?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在班集体建设初期,班主任应该注重规则意识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事是有规则的。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校规校纪;在班级里,要遵守自己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资源,不断地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以达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2.给学生充分的民主权利
想要发挥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主体能动性,就必须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如给学生班委的选举权。班委成员通过推荐,并发表一定内容的竞选演讲,再由全体同学通过的方式选举产生。班委有权对其他的班级管理成员,如小组长、课代表等职务进行考核以及调整。只有通过民主方式产生的班委成员,才能为真正地给班级管理带来活力与生机。
3.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班级成员共同遵守并执行的规章制度,包括考勤、礼仪、卫生、学习、奖惩等多个方面,是班级各项活动的行动准则。平等、民主是班级制度建设的关键,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每一位同学积极地参与制定和完善班规,通过全员参与的民主表决方式来确定。只有这样制定的班规,才能受到学生的认同,他们才会认真地去执行,才能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民主管理。
制度制定的第一年,每隔半个学期可以进行调整和完善。成熟完善之后可以一学期调整一次。
4.实行自主管理体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首先应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权,要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并且还要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挖掘他们的潜能。比如,实行非班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值日班长制”、“班委轮换制”等,通过《班级日志》记录班级成员的出勤、好人好事、突发事件等,记录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为班集体成长的见证。总之,要把管理权交给班干部,把监督权交给其他学生,形成生生管理、生生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