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意义
发布时间:2024-02-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英

传统数学教学,常常采取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常以“类型题”的方式去学习,很难谈得上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更谈不到数学素质的提高。在数学素质的提高上收效甚微。一个学生,虽然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了多年的数学课,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很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而这些数学素养,无论对文科学生还是对理科学生,都会是终身有益的。“数学文化”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是探讨数学与人文的交叉。

   学生之所以害怕数学,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数学课程过分强调公式、定理的运用,过多追求演算技巧。比如,如果在传统的数学课程中适当加入数学史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讲数列时把高斯小时候计算1 到100 的自然数的加法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的情绪很高,且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掌握也较好。例如,把一个苹果分成几瓣等抽象正分数的概念,等等。

   至今,数学文化并无现成的体系,目前比较通行且有所收益的做法是:以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这样一些基本的数学文化内容,作为数学文化教育的切入点,策划从数学问题、数学典故、数学方法、数学观点、数学思想五个角度切入,组织材料,进行教学。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在不断完善中。

  方法与目的:第一,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第二,涉及的数学知识不要过深,以能讲清数学思想为准,使学生能听懂,有收获;第三,开阔眼界,纵横兼顾。总之,选材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在中国数学教育界,常常有“数学=逻辑”的观念。据调查,学生们把数学看作“一堆绝对真理的总集”,或者是“一种符号的游戏”。“数学遵循记忆事实—运用算法—执行记忆得来的公式—算出答案”的模式,“数学=逻辑”的公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正如一位智者所说,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

   数学的内涵,包括用数学的观点观察现实,构造数学模型,学习数学的语言、图表、符号表示,进行数学交流。通过理性思维,培养严谨素质,追求创新精神,欣赏数学之美。

    数学教学有时竟变成一种空洞的解题训练。数学研究已出现一种过分专门化和过于强调抽象的趋势,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以及与其他领域的联系。教师学生和一般受过教育的人都要求有一个建设性的改造,其目的是要真正理解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科学思考与行动的基础。”  

   2002年8月20日,丘成桐接受《东方时空》的采访时说:“我把《史记》当作歌剧来欣赏“,“由于我重视历史,而历史是宏观的,所以我在看数学问题时常常采取宏观的观点,和别人的看法不一样。” 这是一位数学大家的数学文化阐述。《文汇报》2002年8月21日摘要刊出钱伟长的文章《哥丁根学派的追求》,其中提到:“这使我明白了:数学本身很美,然而不要被它迷了路。应用数学的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不是去完善许多数学方法,我们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的。从这一观点上讲,我们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屠夫’,而不是制刀的‘匠’,不是那种一辈子欣赏自己的刀多么锋利而不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刀匠。”这是一个力学家的数学文化观。

  和所有文化现象一样,数学文化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孤立主义的数学文化,一方面拒人于千里之外,使人望数学而生畏;另一方面,又孤芳自赏,自言自语,令人把数学家当成“怪人”。学校里的数学,原本是青少年喜爱的学科,却成为过滤的“筛子”、打人的“棒子”。优秀的数学文化,会是美丽动人的数学王后、得心应手的仆人、聪明伶俐的宠物。伴随着先进的数学文化,数学教学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