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讲:认识自己。教育就是回到自己上。没有自由就不会有自主,没有自主就不会有自在。自由→自主→自在,思考→思路→思想,当丢失了自己,就是在生命的海洋里沉沉浮浮,这叫做生死流转,这就是轮回。一个觉悟者是可以打破轮回的人,因为他夺回了自己的方向盘,成为了自己的主宰。
立在全息宇宙的视角看,一个人是可以活出“三生”的,畜生、人生、神生,这是道在创造每个人的时候赋予的权利。很多人披着人皮却活成了动物,而要活成人,就要名副其实。人本主义大师马斯洛首先强调生存的权利,然后是安全感和情感。人是一个情绪体,这就常会造成上下级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的种种冲突,人生的本质是“关系学”,情绪是关系的产物。情绪是不能被压制的,就像火药桶,憋、压、忍,随时会对生命造成破坏或毁灭。
现在我们常强调““格”,实际上大格是建立在个体的人格基础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砖,才能垒成长城,这就是所谓的众志成城。教育不需要去塑造什么人格,只需要去尊重人格。你非要夺走人的信心,非要把他变成不会思考的芦苇,哪里还有人格!我们现在不需要塑造每个人的人格,而是要唤醒每个人的“神格”。神有神性,人有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格不能得到尊重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反抗,就会有痛苦和情绪。
每个人都有三个机会去选择,你是去选择活成人,还是鬼,还是神。这对应的就是“三生”,即人生、畜生、神生。所以,从现在开始,去过一种披着人皮的神的生活,你的心灵是自在的、自由的,就没有什么情绪、没有什么欲望,也就不会被思想、观念、习俗所抑制。
当文化变成一块巨石的时候,哪怕你是孙猴子,也会被压在五指山下。人生的写照就是压迫,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生命主权交给某个圣人,以他的言行为行为标准,这样你还怎么能够活出真我吗?你在替谁活着?哪怕他是孔子、孟子、王阳明,你都不必给任何一个人续命,你是小草,无需活成哪一棵大树,庄子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蜉蝣朝生暮死,一生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生,可我们今天重复着昨天,后天还是重复昨天,仔细想想这和蜉蝣有什么区别!你不是活了一万天,而是用一万天活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