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学研讨>>文章内容
文本研读可“深”
发布时间:2017-09-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小萍

    文本研读是老师的事情,可以“深”,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最大价值。文本研读中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

    首先要把握脉络主线。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师应在课前研读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文章的主脉络,为教学所设计的主问题应紧扣文章的中心,便于学生有序可循,顺藤摸瓜,逐层深入地阅读、理解。如《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歌颂了中非人民的友谊。课文中的“我”是一位到非洲旅行的游客,很想买一个非洲的木雕做纪念,但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心存遗憾。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我”十分感动。“遗憾”是课文的一个关键点。少年有遗憾,遗憾于精美的木雕不能卖出,遗憾于非洲的工艺品不能被带到他所喜爱的中国;“我”也有遗憾,遗憾于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由遗憾到感动,是“我”的内心变化,而这一变化,就源自于少年的举动。学习就从“遗憾”切入,围绕着为何“遗憾”展开,从问题入手,细品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到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挖掘到这样的一个情感点,既清晰了文本的脉络,又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

    其次要抓住重点词。文本研读离不开字、词、句、段,找到并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细细咀嚼、品读,是教师课前“深”研文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比如《蜗牛搬家》一课,有位老师在教学第二、第三段蜗牛要搬去哪儿时,指导朗读蜻蜓与螳螂的对话,就是抓住“甭提”这个语言点入手的。认识了“甭提”这个字形后,教师就以拓展文本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充分想象,激活语言的空白点:小螳螂甭提有多快活了,那儿有密密的丛林,我可以(     );那儿有甜甜的野果,我可以(     );那儿有清清的河水,我可以(     );那儿还有(   )的(        ),我可以(          )。通过上述语言训练,既是对文中偏正词组的巩固和复现,又是对“甭提有多高兴”这一情节的语言发散的有效训练。

    第三要立足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是细读文本的又一种方法。作者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等等,往往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如《秋天的怀念》一课:这是一篇沉甸甸的散文,这是一篇饱含爱与生命之歌的散文。解读这样的文章,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情感,感受作者沉闷的人生经历,感受作者痛苦的心灵煎熬。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们不妨先投影出示作者生平,配乐简介。通过一系列的生平简介,再引领学生批文入情,逐字斟酌,逐句揣摩,三个“悄悄地”,不仅仅体现了慈母的一片爱心,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大爱无形。母亲的细心与耐心不仅送进了儿子的心里,更送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让作者和孩子们都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课尾再课件出示几段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章片段,如《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等,引领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爱。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