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发布时间:2023-10-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梦娜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阅读对比,发现2022版新课标对数感的表述更加具体,更突出了直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粗心式”的错误,比如计算错误、不能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简便计算、能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孩子却更倾向用复杂的精确计算来解答,这些问题往往跟孩子们的数感有关。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获得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学习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上,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发展。例如:在一年级教学1-5的认识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可以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片,主题图上鲜艳的颜色以及富有童趣的画面会把学生代入其中,数出1只小狗、2只大白鹅、3只蝴蝶等等,从而抽象出数字1、2、3、4、5,通过观察实物,有抽象到具体,初步培养数感。接着,我们可以让孩子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用这些数有可以表示周围的什么事物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地表示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二、在真实情境中合理估计,培养数感      

新课标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例如: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春天来了,同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那么在春游过程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列出了很多问题:比如租车、门票、购物等等。1.“350名同学租车,每车 56 人,7 辆车够吗?”2.我们学校组织987名学生去公园春游,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是8元,8000元够不够?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并不需要精确的答案。这些例子可以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认识到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是估算的关键。在上述两个例题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进行估算,比如把987估成1000。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加深与生活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数感。三、初步体会简单数量规律,发展数感      

用数表达规律是第一次在数感的描述中出现,也是2022版新课标中新加入的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找规律》就是对数量规律的一个体现。我们要鼓励学生对变化规律进行感悟,比如花盆摆放的一红一黄、队伍排列的一男一女,这些都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比如穿珠子的颜色一黄二红、一黄二红,我们可以用数字1、2、1、2......来表示。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数感的一个重要过程,我们要把握这些材料,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之路漫漫,通过这段时间的课标学习,慢慢的了解理清了一些专属名词,虽懵懂,但至少慢慢可以与自己平时的教学相结合,多一些思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