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它不仅仅是在课堂中交给学生听、说、读、写,还应该借助我们的教材传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语言的学习建构、运用之上进行思维的训练,这样教学才最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教《书戴嵩画牛》一课时,我通过预学单让学生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文意。课堂上先创设情境:下个月我们学校要去博物馆研学,这个讲解的任务由我们六一班担任,要上岗讲解员,需有个岗前培训——学会讲与藏品有关的故事,培训合格者将获得讲解员工作牌。通过三读,明确学习任务,轻松高效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们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讲好故事的方法,通过引导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入自己的语言,课堂上把文言文用动作语言等表演出来,最后以讲解员的身份讲故事,结束课堂教学。本课也可以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教学,课后布置了思辨探究的作业:老师看到红牛饮料广告上的斗牛图牛尾是摆动的,现代作家张录成画的斗牛图,牛尾也是摆动的。难道是牧童错了?杜处士错了?还是现代画家张录成错了?我们的红牛广告设计师也错了?下去之后查找资料,下节课我们来探究。
这样一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巧妙完成,同时也把新课标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任务群都完成了。可以说,一节公开课费尽脑汁,但自己也成长了很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