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深度学习,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发布时间:2023-09-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婷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曹培英教授在讲座中指出:深度学习是教师引导下,学生面对挑战,主动投入,选用适当方式,深入理解与批判、建构与反思、迁移与应用,从而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状态和结果。深度学习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有意义学习;深度学习是情感与认知、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结果的有机体;深度学习是递进式、问题式、探究式、浸润式学习的综合体。

在很多专家关于“深度学习”的解读中,都提到了“教师引导”或“教师指导”,可见,深度学习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仅仅突出任何一方,都是不合适的。因为深度学习的发生,不仅仅需要学生的深度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教师关键问题的引领。

二、深度学习深在何处

曹培英教授说:“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理解。深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学生的理解。”教学的落脚点应在两个方面:深在内涵与本质上:之所以然的解释;数学思想的感悟。深在过程与方法中: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的经历体验。

听董老师的课,让人想到之前张宏伟老师讲的“小数的意义”。看似讲了一节课,为什么会感觉又讲了很多,涉及到了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比与除法的关系等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现在忽然明白,原来这些课都体现了“课程内容结构化”,正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有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心中有棵知识树。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做到顺其自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因为“心中有树”,所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忽然就想到在上海听雷浩教授讲“大单元教学”时提到的一句话: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不要多,两三个足矣。董老师的这节课,学习任务并不多,但可以让学生对“比”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原来学习“比”有这么多好处,比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比是衡量“蜂蜜水甜不甜”、“照片像不像”的一个标准,生活中小到“煮米饭”,大到“科研实验”,无不存在“比”,“比”在我们的生活中五处不在。

这样的学习,怎能说不是深度学习?让学生对“比”的感悟深刻,就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有意义学习。

三、深度学习的实施关键

曹教授还提到:“深度学习的关键有赖于深度教学。深度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对儿童特点、学科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教师的数学素养:挖掘数学的内涵;基于教师的儿童研究:进入最近发展区。”“教师要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语言;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两个读懂: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因此,“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这两件事,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最重要、最正确的事。

在我们的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用足教材,用好教材,是深度学习的体现;教师读懂学生的认知起点,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内容结构化,也是深度学习的体现。

深度学习,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关键是,教师要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体现教--评一致性,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