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指出,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合格的音乐素养的听众,而非专业的音乐表演者。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教学领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感受与鉴赏”是审美教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先决条件,因而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好教学策略来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感受与鉴赏”教学,是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
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乐曲欣赏、歌曲教学和乐理学习三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这三方面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在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的今天,小学教育也不仅仅将重心放置于对语文、数学及英语等课程之上。小学音乐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摒弃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与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课程的共同进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表演常常是学习成果展现的终点,而学生的学习起点常常是欣赏。但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不可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听音乐,或是完全以自身的讲解占去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不留给学生自我感悟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都会很难帮助学生欣赏出音乐的精彩。教师应该如何使用策略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