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 24时计时法 | 单元 | 第五单元 |
教学内容 | 教材49~51页的内容 | 课时 | 1 |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将各种经验系统化,形成较明确的“日”的时间感受。 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 3.引导学生感受人类探索时间知识的历史历程。 | ||
教学重难点 | “日”时间观念的建立,以及两种计时法的互换。 | ||
教学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资源整合 | |||
创想环节 | 长度,可以用直尺来度量;重量,可以用秤来称一称;时间呢?是否也有来测量的工具?让学生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自己创造时间尺,从而来利用时间尺。
| ||
教学过程 | 教学设计 | 二度设计 | |
课前谈话:前几天对同学们的时间概念进行了一个调查,情况有以下几种: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天时针转几圈?不是很了解。也有很多同学提出了,为什么是24时计时法?而不是其他的。24时计时法又该如何计时呢?古人是如何计时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一、导入:认识一天(欣赏视频) 1、小品里,小沈阳说“眼一睁眼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一睁”表示什么?“眼一闭”呢?在小沈阳眼里,白天、黑夜就是眼睛睁、闭的问题了。当然这是不科学的。 2、其实,白天与黑夜的形成与地球的运动有关。(点击课件:昼夜交替)地球在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被太阳照到的时候就是白天,照不到的时候就是黑夜。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已测出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了,:一天有多少个小时?在古代,我们人类的祖先就发现了白天和黑夜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点击课件:记时法的变更)的确有了钟表,测量时间就精确多了, 二、新授:学习两种记时法 (一)学习1:认识普通记时法 1、说起测量,我们就想到:测量长度用尺子。测量时间呢?是不是也该有这样的一把尺子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自由创造,看看谁能创造出一把测量时间的尺子来? 2、展示、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逐步总结、归纳,出示完整的时间尺。 这里第一段表示?第二段呢?要表示一天的时间,两把短尺必须变成一把长尺子。既然是尺,就得有刻度。起点处呢?标上几?1还是0?也就是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是吧?(点击课件:倒计时) 4、完善12时间尺。 5、(点击课件:钟面8时)说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为什么同是8点,你可能在上课,也可能要睡觉了?虽然钟面上时针都指着8,但实际上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刻。钟面能分清楚吗?怎么办?所以,这把尺子还需要添加一些时间词。(出示时间词)你能排序吗?(自由读)这种记时法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普通记时法”(学生在时间尺上添加时间词。) 6、一天过去了,迎来了第二天,第三天……不断循环重复着,这把时间尺你画的完吗?我们人类就是聪明,要体现这种循环往复,就逐渐把它做成圆形的钟表了。为了体现方便,做成了12格的,这样一天时针得转几圈?(点击课件:普通计时法) (二)学习2:认识24时记时法 1、那有没有一种记时法方法,不用时间词也能区分这两个时刻呢?(点击课件:24时记时法) 2、你发现了什么? 3、这把时间尺还可以怎样标刻度?(就是从12开始接下去标。)(师生共同标刻度,读一读。) 4、这样的记时方法叫——,为什么?这把尺子有用吗? 5、点击课件:完成例题 (1)先说说钟面上是几时?(2)在24时时间尺上指一指,说一说。(3)写一写(4)说说注意点。 (6)点击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 (方法同上) 6、这两种记时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方法? 小结:普通记时法要加时间词,24时记时法不要;两种记时法上午是相同的,下午24时记时法要加12. (三)游戏:两种记时法互换。(师生游戏、生生游戏、同桌游戏) 1、普通记时法换24时记时法。 2、报节目(例1)。 3、24时记时法换普通记时法。 4、报节目。(例1) 5、比较异同。 三、生活运用 1、师: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点击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5)你在生活中见过24时记时法吗?请举例。 2、请你把它们都改成普通记时法。 (第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其余学生独立做,再校对。)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能回答之前你们提出的问题吗? 1、什么是24时记时法?为什么叫24时记时法? 2、24时记时法怎么样记? 3、学了24时记时法有什么用?
| |||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