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我的一个学生,他性格较内向,不爱说话,课堂上让他回答问题很困难,课间也不怎么和其他同学玩耍交流,经常一个人默默坐着,只是眼睛有时会盯着嬉笑玩耍的同学。看得出来,他也渴望交流,只是性格原因,很少主动与同学交往。
我原本想私下跟他交流,后来一想,孩子才7岁多,本来胆子就小,我这么贸然和他谈话,怕是会吓着他,还是先了解一下他的具体情况再说吧。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次家访中,我特意向孩子母亲详细询问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
通过了解,原来小明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他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平时花销全靠妈妈一个人打零工,生活很是艰难。小明妈妈平时一忙起来,别说教育他了,就是照顾他的时间也没有。遇到节假日,孩子就是一个人在家,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就变得孤僻起来,有大人跟他说话他也不敢回答。不过,小明虽然不怎么爱读书学习,但却是个懂事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平时总能为妈妈分担家务。
知道了这些,我就能对症下药了。小明家里条件不好,我主动向学校申请,为小明同学建立了常春藤档案资料袋,让他享受爱心资助,尽可能地为他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另外,我会在给自己孩子买文具的时候给小明也带一份,趁做家访的时候送给他,什么书籍本子、钢笔墨水、爱心书架,我都送过,就想尽可能给小明创造好一点的学习条件。
为了让小明爱上学习,我根据小明不爱说话的特点,买了曹文轩的儿童文学《火印》。书买好后,我把小明带到办公室,拉着他的手说:“小明,老师送你一本书——《火印》,阅读它你会发现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本书中的坡娃和雪儿象征着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的英雄儿女……”小明半信半疑,于是我陪他阅读了一节课。不出我所料,小明一下子就被书中人物坡娃和雪儿的坚强勇敢吸引了,回家后主动把书读完了,还积极找我分享他读书的收获,也是通过这本书,小明慢慢发现了读书的乐趣,变得爱读书了,也开始学着与书中人物做朋友。经过好书的熏陶,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上课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了。
为了让小明从内心的自卑里走出来,多交朋友,我抓住他懂事、能做家务的特点让他担任班里的劳动委员。让小明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果然使他变得可爱了!他竟然能带领班里的同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劳动任务,将教室的角角落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大家都看到小明的闪光点。慢慢地,同学们都愿意跟小明接触了,遇到一些需要动手劳动的事也愿意和小明商量,小明在班里也有了朋友。
看到这些,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学校要举办校运会,小明竟主动找我,对我说:“老师,我想参加运动会,不知道行不行?”“当然可以呀!”我鼓励他,“先报名,再根据你报名的项目提前锻炼。大家都长得差不多高,不上场跑跑,谁知道谁会得第一呢?”在我的鼓励下,小明一下报了好几个项目,为了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还一个劲地请我帮他训练。结果比赛完,小明竟然一口气得了三个一等奖,拿到奖状的那一刻,我终于看到他脸上所表现出的那份自信与满足。后来,小明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继续发挥着他的运动特长。
小明变得越来越优秀,这让我很欣慰。有一次,我接到了小明妈妈的电话,她在电话里说:“张老师,感谢您对小明的关心与照顾,您真是个好老师,孩子遇上您是孩子的福气,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小明原来可以这么优秀!”。
小明妈妈的话让我欣慰,也让我思索:究竟该如何用教育之手推动孩子的发展?我觉得教师给孩子足够的赏识和激励,给孩子提供机会和平台,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基石。我对小明点点滴滴的关爱,对于他都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一生。我愿意用我的眼睛发现那些需要更多鼓励和爱的学生,并真诚地帮助、影响他们,让他们带着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