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芬兰教育》读书笔记4
发布时间:2023-06-2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胥亚洁

1.人生是场马拉松。

2.芬兰教育体制真心把每个别人家的孩子,都珍视为自己的宝贝,去拉拨抚育、用心灌溉,给予时间、空间,找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协助鼓励养成学习动力,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比较,从不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超人能耐,从奖励全勤与整齐划一,而将人人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人性,然后从人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培着他们健康、正常地走完成长中的教育。

3.培养适应力是代代相传的生命成长历程。

4.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5.先见林,再见树。“先见林”,能让孩子先了解到整体课程概念与学习目标的全貌。而“先见树”的教育模式,却有可能在还没有机会见到森林时,不少学生已经在既漫长又着重于树的细节过程中,感到疲惫不堪而半途而废,因而错过了能透过一株株高耸树木,望见整座丰硕美丽“森林”风貌的喜悦!如果在“见树”的过程中,反复再反复地练习、考试,而最终目的是要压倒周边竞争者,那学习与教育启发人性良善的层面,以及希望培养终生学习的目标,反而在孩子年幼的阶段,就从制度层面上被否定了,甚至进而抹煞了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的长期学习兴趣与持续了解的动力。

6.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去做无谓的“竞赛”、“排名”,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所有的评估与考试,都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哪里去自我改进,提供日后成长的基础与学习能力进步的空间,从来就不是要去挫折学生与老师的士气,成为讥评他人落后、不长进的工具。

7.芬兰选择回归人性最基本面,不鼓励、不强调学生从小竞争,而是去启发、协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同时建立可以一生追寻的正面学习心态。

8.芬兰教育专家同时一再强调,凸显优秀学生和精英教育,并不会对整体教育带来最好的结果,反而只要善加鼓励、运用资质优异的学生来帮助一般或落后的学生,使资优生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不仅不会影响资优生的学习,反而有助于群体社会的平等发展。

9.芬兰教育的成果如此平均而优质?归根究底,教师的训练扎实,在小学到中学阶段,把学生应该建立的阅读习惯、数理解析能力、日常生活技能等等,在课堂和各种多元的课程里,有系统地让学生有兴趣地了解与认识。不用靠着不断考试、反复练习而产生的填鸭式教学与压迫环境,让多数被认为非优秀的学生与家长们心生畏惧而苦苦念书。并且,芬兰教育着重理解,着重探索原理,希望孩子们透过教育,知道大部分知识的源起,学会知道要问“为什么”。他们鼓励孩子多问、多了解事物的所以然,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反复训练,更从不教导任何快速成功的诀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