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有点迷
当父母和老师们就孩子的错误传达给孩子的负面讯息时,他们常常是好意。他们是在试图激励孩子“为了自己好”而做得更好些。他们没有花时间考虑他们的方式所造成的长期效果。有那么多的养育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的。
这一段话让我有点警醒,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爸爸,我是怎么做的,我是否也是把一些好意建立在了让孩子害怕的基础之上。
孩子的学习生活,一天一天,我的教育生活,一天一天。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事情,但是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法好像还在延续着以往。当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我的观念是不同的,有这样一句话:“关心则乱”。是不是我过于关心,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我也在深思,我应该以怎样的角色处之?
在教学上,按照自己的计划,认真去上好课程,给学生多一点的知识积累,这是本心,但是在课堂中会遇到有个别学生不去认真,我要花时间去处理,势必会对课程有所影响,因此在有些时候就会有点急躁,处理上不够好,学生接受的程度不是很好。学生不理解,老师为什么会这样批评我,我也没有犯多大的错;自己也不理解,我这么为你好,你怎么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因此就会出现一点间隙,其实有时候静下来想想确实存在着不足,处理事情的方式可以再多样点,会不会效果更好点,本质上不是和孩子去比“谁怕谁”而是相互的去理解,孩子的天性在那,需要慢慢的去改变,每一天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自己换个角度,试着做一做“旁观者”,也许思路会更加的清晰。
在孩子的教育上,每一个家长都是有着一样的心理,希望他能够快快成长,所以在有些时候,教育上面会出现急躁的情况,感觉为什么我讲了你却不是很懂,用自己的想法去带入过多,用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的想法、理解能力,有些不妥,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急于求成势必也会适得其反,孩子的性格养成可能也会收到影响,这也就是作为“当局者”的迷惑,其实作为一个教育者,谈到别的孩子,总会有一点见解,但是谈到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会不知所措,这应该就是作为“当局者”的问题。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要求更高是应该的,但是不能过高,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所以在这个位置作为家长我也应该适当的做一下“旁观者”,让自己的思绪更加的清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过于关注,使得判断出现误差,适当解析,方能克服困难。
给自己多一点耐心,亲人、朋友需要你的耐心!
给自己多一点智慧,理清思路,多“识”而知其味!
给自己多一点宽慰,我本凡人,知错而思!
给自己多一点快乐,快乐感染四周,微笑传递善意!
给自己多一点营养,健康饮食,丰富文化!
身在局中,思在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