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唤醒学生----教育革命,从心开始
刚拿到《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时,看到作者竟是日本人,谈的也是日本的教育,不由心生疑惑,日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是否适用?但既然是老师们极力推荐的,那就一定是一本好书。刚开始进入阅读,我有种不知其旨的感觉,语言和事例都很简单,像是在听作者劳家常,不禁让我怀疑这本书的阅读价值,但很快就被佐藤学先生多年的观察和参与数育改革的诸多案例所吸引,并不时迸发出种种共鸣。这是一本语言平实,记事随和,但却充满睿智与思考的书,整本读下来,并没有多少高深理论,但却隐含着最真实的教育哲理,如同一位老者,不紧不慢的叙述自己对教育的所感所闻所想,而佐藤学先生说到的这些问题,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恰恰也是存在的,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进入了阅读。整本书读下来,感觉收获颇多。
01教学需潜移默化、循序渐进
书中提到:“小林老师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是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细致的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希望一两次耐心的谈话,几次认真的辅导,就把一个特殊的学生变成我们所希望的好孩子,而忽视了他在过去养成的习惯不是在短短的时间就可以改变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状态,静悄悄的、默默的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去,并且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它应当是一个完整的程序,而不是简单的一次几次孤立的活动,当厚积而薄发。
02培养倾听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倾听,在学生“迷路”的时候,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在学生“畏惧”的时候,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在学生迸出“火花”的时候,为他添把干柴……我们要靠近学生去听,用心去听,用思考去听,用探究去听。只有我们教师学会了“倾听”,相信一定会听到学生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03创设润泽的教室
校园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教室,每个教室都有其固有的风景,就如同佐藤学先生所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它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通过阅读,我对这种“润泽的教室”的意思开始渐渐理解。在我的感受里,这种润泽的教室就是创设一种氛围,一种踏实、轻松、无拘束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如果这堂课一进教室我们面无表情,要求学生做的笔直,营造出一种严肃的气氛,那这堂课肯定是沉闷的、效果极差的。而如果我们在上课前先和学生做以简短交流,构筑一种平等的、信赖的关系,即使说错也是相视一笑,那学生上课的状态必定是放松的,思维也会更灵敏。润泽的教室里,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润泽的教室里,孩子如沐春风,似承雨露。如此的教室,令人心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得到了人文的关怀和极大的尊重。一个个被润泽的老师和学生,都享受着这里的空气,沉浸在心情舒畅的气氛中,因对方而收获着,都滋滋润润地成长着,想想都令人神往,这将是我们持之以恒追求的课堂。
教育革命,从“心”开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从自身出发,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实践,让课堂回到本真,循循善诱,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从而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静悄悄的唤醒,点燃老师的教学反思的热情,然后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