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寒冷的冬天,两只刺猬想靠近取暖,可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只好分开。这样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取暖,又不被刺伤。其实,师生就像这相互取暖的刺猬,只有找到合适的“刺猬距离”,才能获得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之间,留点空间
师生相处,就是把握距离的修炼。关心学生没有错,可是以爱之名的约束时不应该出现。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新闻,“一家三口游乐场,老师来电让背书”“吃席偶遇班主任,现场抽查背课文”等等。在大人的视角,我们会为老师的负责感动,可对于学生而言,感受到的只有痛苦。首先,不管在哪里遇到老师,大部分孩子都是局促不安的;其次,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即使背好的课文,也可能因为心理压力大而忘词,很难达到满意的背诵效果。最后,大庭广众下,突然要求大声背诵,必定会引起旁人围观,尴尬程度不言而喻。背的不好,少不了一顿苛责,哪里还有心情玩耍。所以,师生之间需要知分寸,识边界,点到即止。
二、师生之间,坚持原则
有些学生,和老师关系亲近一点,就开始各种提要求,得意忘形,得寸进尺。如果老师不满足,还会抱怨不满。这样的学生,交往起来累人,又很伤人。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可通过班会课等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为了教育而存在的。
三、师生之间,保持“一人”
在师生交往中,如果能有第三方介入,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和麻烦。这第三方可以是其他任课老师,也可以是家长。家长的观点态度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不容小觑,倘若家长排斥学校教师,这势必阻碍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和家长的沟通。像上文提及的学生行为不端,就可以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做好礼貌教育。和任课老师多交流,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教师之间相互配合,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师生之间,保有恭敬
和学生相处,不能太随意,也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我们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学生家里的事,愿意说的就好好听,及时提供帮助。不愿意说就不打听,不干涉,更不要肆无忌惮地当成谈资。即使是孩子,也有不想被人打扰的角落,这才是尊重学生,尊重彼此的师生情谊。有距离就会有尊重,而这距离便是防止师生碰撞的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