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家长社会对教育的高度关注,教育舆情高发频发,舆情引导回应处置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舆情应对工作的意见》和《中共江苏省教育厅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教育厅新闻宣传工作规程》的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教育舆情回应处置工作,积极有效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办老百姓满意的有品质、有温度的教育,特制定城东小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
一、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学校是第一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校长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特急事件”靠前指挥调度,及时有效做好舆情回应处置工作。涉及意识形态领域等敏感类舆情信息,需按照相关保密规定办理。各科室、各级部要高度重视教育舆情回应处置工作,落实科室及级部主体责任,将舆情引导回应纳入常规化工作范畴。
二、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为畅通舆情回应处置工作沟通联系渠道,建立健全舆情联络员制度,我校确定陆峥副校长分管舆情的负责同志和张林亚为舆情联络员,负责协调沟通、信息报送等工作。舆情联络员要强化责任担当,确保舆情信息即时畅达到位,重大舆情信息互通共享。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网评员队伍,我校确定陈晓笺同志作为我校担任网评员。网评员要积极发声,引导舆论,形成上下联动、有效回应关切的工作格局。学校舆情分管领导、联络员以及网评员组成学校舆情回应处置工作小组,学校舆情回应发言人为陆峥副校长。
学校舆情事件处置组织机构
领 导 小 组
组 长:谢月红
副组长:陆峥
成员:张林亚、陈霞、王琴、王红娟
工 作 小 组
组 长:陆峥
成员:张林亚、陈霞、邵雪近、陈晓笺、贺珊珊、周黎娜、王礼蓝
联络员:张林亚
网评员:陈晓笺
三、建立监测研判机制
学校各部门、各年级要强化舆情风险意识,高度重视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工作,凡开展重大活动、发布重要政策时,按照“谁起草、谁预判、谁解读”的原则,同步进行政策解读,同步进行风险研判,同步答疑释惑。对相关舆情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综合性的科学研判,提前制定详尽处置方案,报学校舆情回应处置小组经学校领导班子审核,学校舆情发言人及时做好口径回应等应对准备。
四、完善快速反应机制
对于市教体局转办的舆情,学校要按“特急来文”抓紧督办,涉及学校的舆情要即时安排部署,随即报告第一次办理情况,具体办理结果要在第一时间填报,最迟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舆情发生后,学校舆情处置小组要在学校领导班子领导下,在涉事相关部门和年级的配合下,要快速反应、迅速处置,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最大程度降低负面舆情热度。线下要积极有效应对,妥善处置,线上要正确引导,澄清事实,回应关切,掌握话语主导权,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重大教育舆情最迟5小时内要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他教育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确保回应时效。学校舆情回应发言人代表学校向媒体、大众回应舆情相关内容,其他人未经授权不得以单位名义和公职身份擅自发布舆情相关信息。
五、强化舆情报告制度以及舆情监测值班制度
各部门,各年级对监测发现和收集到的重大教育舆情线索半小时内向学校舆情小组汇报,学校对监测发现和收集到的重大教育舆情线索,1小时内要向市教体局委及当地宣传、网信部门报告,24小时内要报告舆情基本情况,对舆情的走向、回应处置和结果等后续情况随时报告。建立由舆情回应工作小组组长、联络员、网评员和小组成员进行舆情监测值班制度,及时发现,收集相关舆情和舆情风险。
六、建立舆情发言人制度
(一)舆情发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真实性原则,遵守宣传纪律和有关保密规定,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学校声誉。
(二)所发布的内容要按照确定的口径统一对外发布。发布稿内容由有关科室和级部提供相关内容和证据,学校舆情回应处置工作小组收集、研判并制定舆情回应内容,报领导班子审核,重要内容应向上级有关部门审定后,由舆情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
(三)陆峥副校长为我校舆情发言人,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单位名义和公职身份擅自发布政务信息。
七、严格舆情回应纪律
严格纪律,层层把关,确保突发事件和苗头性问题按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对因迟报、漏报、瞒报和虚报信息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202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