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课表要求,梳理部编教材的内容,选取了不同年段有助于学生品鉴诗歌能力形成的典型课文。分别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林中的水墨画》、《繁星》、《白桦》。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习题指出“听老师讲雷锋的故事,再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这个要求是教师以资料搜集的典范的形式出现,孩子初步明白借助资料有助于现代诗歌内容的理解。朗读诗歌是一个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还开始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句式表达的特点。这首现代诗歌,引导学生无意识较全面接触诗歌作为铺垫。
《林中的水墨画》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选择贴近学生认知的自然主题的诗歌内容,并且已要求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想象诗歌中描绘画面,已经在逐步训练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繁星》课后习题要求“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第3首诗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不一样?”本单元需要从节奏、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掌握。在反复不断的朗读中,学生体会和发现诗歌的节奏之美,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领悟。
现代诗歌由多个意象组成,每个意象之间存在很多的留白,学生可以带着在阅读和日常生活积累的感受进行想象补白,从而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画面,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白桦》课后习题指出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一读,选择几个词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同学交流。这篇课文的习题,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前面的学习,掌握现代诗歌的语言、情感、意境的规律,从而进行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