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新课标,赋能新课堂——让我们重新出发
暑假里,通过对《英语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习,我对新课标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开拓了我们一线教师今后教育教学的思路。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英语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同时也对英语课程提出了更多新理念、新方法和新维度。
1.育人要有新理念,
英语新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英语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要有新方法
给学生提供动开口说的机会,突出听说,重视模仿,变“做英语”为“听英语”。学生对英语的体验主要是通过自己操练,实际操练能促进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英语活动的经验。其次在教学策略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也就是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创设丰富的语境,在理解和表达活动中帮助学生习得词汇和语法知识,并围绕语篇主题意义设计逻辑关联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应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小组讨论、制作海报、创编故事等活动,让手、脑、口并用,更好的学习英语。
3.评价要有新维度。
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各类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注重引导教师科学运用评价手段与结果,针对学生学习表现及时提供反馈与帮助,反思教学行为和效果,教学相长。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逐步建立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素养导向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