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Scratch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与结构化分析,找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统整、优化和创新,形成一个总体知识框架,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程内容体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的统整、优化和创新一定要以新课标为指南。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应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的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以此为导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对Scratch教学内容进行统一梳理和再设计。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涉及Scratch教学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 开始关注细节,会从细微处琢磨过程,正是启蒙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好时机。笔者仔细分析了每课的教学知识点,抽丝剥茧,按照教学目标的螺旋式提升,结合计算思维,将教学内容统整优化为基础技能掌握和独立作品制作两部分。基础技能掌握包括初识软件、背景的获取、角色的获取及属性的设置;独立作品制作则按照作品的难易程度和脚本复杂程度设置为简单有趣动画的制作、简单交互动画的制作和简单主题作品的制作。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掌握好基本编程知识后,将自己的思想和设计添加进作品,制作出个性化作品,并且努力去迁移应用。
程序设计社团是基于信息科技课堂教学基础上,给有能力、有基础、有意向进一步提升的学生提供的深化学习的机会。社团面向中高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开始转变思想方法,对事情分析已有一定的条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从有利于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螺旋式提升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这个阶段学生生活和学习感兴趣的领域,对社团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各种主题创作。
合理统整现有的教学内容,选取新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可以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Scratch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的同时,也落实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