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在哪里
1、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
新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新课标将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导向非常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让数学和生活更贴近,让孩子能够直观地感受数学,让孩子知道数学可以解决身边的问题,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段目标更加细化
小学的学段划分由原来的两个学段变为三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新的学段划分对每个学段也提出了新的目标。
像我这学期任教二年级,我认为我应该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多多问“为什么”,能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建立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知识点难度下降
在新课标中,把部分小学的知识,如负数、方程、反比例等挪到了初中,但知识点难度下降,并不意味着数学变简单了,对于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如何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如何跨学科学习,都将成为数学拉开差距的关键点。
(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新课标的这些变化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思考。)
二、如何应对课标的新变化
1、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特别是我任教的低年级,低年级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有趣的教学情境很容易就能激起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从孩子们身边有趣的生活情境出发,不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能让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更加密切。
2、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价值
在数学教学时我们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让孩子用小皮尺去量校园里的东西,比如去量课桌、椅子的长和宽,去量门的高,甚至去量一量花坛的长等等,让孩子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不同事物的长短、高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能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数学的价值。
3、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不断深入了解、品读新课标,努力领会其内在精髓,并立足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追求更高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