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武进区城东小学 胡佳
这个寒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100个建议》,这是一本大家公认的教育经典。在这本书里面,谈了关于教育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读完之后,我深深受到了触动。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始终认为:世界上没有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始终在不断变化的孩子,所以不能用同一种要求去对待他们。有的学生对事物领会、理解并记住得很快;但是有的同学却要反复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记忆并不持久。在一个班级里这样的情况经常有,所以我们就不能用同一种要求,在学习方面应予以个别对待。我记得曾经教过一个学生,本身智力不是特别好,大部分同学一个词语写2-3遍就能记住,可他却要写10遍,而且过2天又忘记了。可想而知他的成绩很差,教过他的老师几乎都快要放弃他了。可是我发现虽然他总是记不住,但他很认真,态度也很好,每次默写错了之后都会认认真真改正,从不偷工减料少写作业。我看到了他和别的孩子的差异,但是也看到了他的努力,所以虽然他成绩不好,但是我从来没有苛责他。他的作业我每次都是另外布置,跟别的同学不一样,稍微简单一点。每次他有进步我也都会在教室里表扬他。我记得我不止一次跟他说过:“成绩差一点没关系,只要自己努力了,有进步,就行。”有一次他的母亲告诉我,以前孩子回家说学习很累,说自己太笨,怎么都学不好,不想学习。但现在回家说学习很快乐,想要学习了。
我们作为老师绝对不能光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孩子很敏感,要让他们从作业中看到自己的劳动与努力,要让学习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知识的喜悦。不要让孩子把教师看做严格的检验员,这样师生间的相互关怀与相互信任就结合起来了。一旦孩子信任教师,那么当然也会认真听话,不会逆反了。
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生涯,教过太多的刺头学生,这些孩子的情况各种各样。有一年级开始就会跟老师顶嘴的;有发起脾气来不管不顾,扔桌椅板凳的;有只要一上课就趴着睡觉的......这些孩子在别人眼里没有规矩,没法管,但到最后能够一点一点成长起来,很大部分大概就归功于对我的信任,信服。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班主任对不同情况的孩子一定要有不同的方法。再调皮的学生也一定会有改变的地方,作为班主任我们更加要关注他们的这些改变,看到他们的努力,最最重要的要肯定他们的进步,表扬他们的努力。
我相信每一孩子都是想学好的,再调皮的学生,在他的心灵深处都是渴望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我们要精心呵护孩子“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孔子也说过,要“因材施教”只要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再调皮难教的孩子都一定会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