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方式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主要依托以下三大途径进行,一是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二是学校的心理普查,三是心理教师的辅导工作。
中⼩学⽣⼼理危机问题该如何⼲预?这5步很奏效
在中国,现已有3000万青少年均处于⼼理亚健康状态,并且,由⼼理问题所引起的⾃杀情况也已成为了青少年的⾸要死因。然⽽为了可以让青少年更好的避免出现⼼理危机问题,为此下⾯就来说⼀说:中⼩学⽣⼼理危机问题究竟该如何⼲预。
1、确定问题
我们要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共情,真诚,理解,尊重的⽅式积极倾听有⼼理危机孩⼦的描述,并确定最主要的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
2、保证有⼼理危机孩⼦的安全
在我们⼲预的从始⾄终,都要保障孩⼦的安全,不光是⽣理安全,更是⼼理安全。
3、给予⽀持
我们在⼲预中要⽆条件地以积极的⽅式接纳有⼼理危机的孩⼦,不要去判断⼼理危机孩⼦的经历或感受是对是错,⽽是应该让孩⼦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相信我们。
4、提出可验证并变通的应对⽅式
这种做法可以帮助有⼼理危机的孩⼦清晰认知到,在现在和过去都有⼈在关⼼⾃⼰,并提供积极且有建设性的思维⽅式来改变⾃⼰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性反应和焦虑⽔平。
5、制定计划
很多有⾃杀倾向的孩⼦,⼀定会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决定,由于他们⽆法⾃⼰解决问题,所以⾃⾝的痛苦⼀直不能解除,于是希望通过⾃杀来解脱⾃⼰。
但其实,在他们的内⼼深处并不想⾃杀,⽽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获得关注和帮助,所以我们要通过单⼀维度来判断他们⾃杀⾏为的对错是毫⽆意义的。这时我们要确定的是能有个⼈或者团体机构能够给予他们及时且有效的⽀持和关注,并帮助有⼼理危机的孩⼦制定明确的⾏动计划,来逐步实施并改变现在的状况。
上述这5步,便可以很好的对中⼩学⽣的⼼理危机问题做出正确的⼲预,因此,如果你⾝边的青少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问题,那么上述这5个⼲预步骤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