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的劳动习惯
⼩学⽣的家务劳动,是从⼩培养孩⼦良好劳动习惯的基础,这事不能⼩看,我国的孩⼦每⽇家务劳动时间少,看来,与年轻家长认为“现在孩⼦⼩,等他长⼤了⾃⼰会劳动”不⽆关系。其实,从⼩使孩⼦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孩⼦良好性格的形成。3岁的孩⼦进幼⼉园后,他就慢慢懂得了怎样讲卫 ⽣、爱清洁、怎样⾃⼰的事情⾃⼰做,怎样帮助⼩朋友和从事⼀些扫扫地、擦桌椅等公益劳动等等。这 些⾃⼩养成的劳动习惯,对孩⼦来说,是会受⽤终⾝的。
⼀些家长会说,“现在孩⼦学习负担重、回家作业多,没有时间做家务”。说实在的,眼下的⼩学⽣学习任务确实繁重,他们⼀回家就忙于作业,这也是事实,但他们并没忙得⼀天就抽不出⼀些做家务的时间。⼀些明⽩的家长把⼦⼥从事家务劳动,看作是孩⼦勤劳节俭品德的培养,每天固定⼀些家务让孩 ⼦作为任务来完成。孩⼦⼀有明确的任务,在忙完作业后,就认真去完成家长每天规定的家务事。例如 扫地、洗碗、擦鞋⼦等等,好逐步培养孩⼦热爱劳动的观念。国外⼀些有识之⼠也⼗分重视孩⼦的家务劳动,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就⿎励孩⼦从⼩学会家务劳动,还以部分零⽤钱作为对孩⼦从事家务劳动的奖励,例如擦双⽪鞋五分钱等等,使孩⼦⼀空下来就抢着做家务,从⼩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可见,从 ⼩培养孩⼦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的优良⼈格是不⽆好处的。从孩⼦⾃⾝的特点来说,由于他们好动,往往都很乐意⾃⼰动⼿⼲点什么。如果因势利导,让孩⼦参加些⼒所能及的轻微劳动,看来犹如在进⾏⼀场特别有趣的游戏,但久⽽久之能使孩⼦懂得劳动对⼈⽣的重要作⽤,懂得⽣活的艰⾟,得到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从⼩萌发靠⾃⼰的劳动⾃⽴的思想,并逐步提⾼独⽴⽣活的能⼒。孩⼦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必须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所以要培养孩⼦从⼩ 热爱劳动、勤劳肯⼲的品质。
培养孩⼦热爱劳动可以从三⽅⾯进⾏。 ⾸先要教育孩⼦热爱和尊敬劳动者,让他们认识各⾏各业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从⼩⽴志做个光荣的劳动者。
其次,要教育孩⼦爱惜劳动果实。要让孩⼦知道他吃的、穿的、⽤的、玩的都是叔叔、阿姨或其他前辈们劳动的结果,因⽽要珍惜。家长应该要求孩⼦:吃饭不掉饭菜;随⼿关灯;节约⽤⽔;爱护图书;对家⾥的各种⽤品和⾃⼰的⾐物鞋袜等要爱惜。要让孩⼦懂得这些⽤品、物件是经过许多⼈的劳动才制得的,不能随意浪费。
最后,要培养孩⼦的劳动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掌握⼀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就有劳动光荣、不劳⽽获可耻的观念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家庭教育中可以让孩⼦进⾏哪些劳动呢?
1.⾃我服务 要让孩⼦知道⾃⼰的事情⾃⼰做。家长要教给孩⼦学会⾃⼰穿脱⾐服,穿鞋系带,⾃⼰铺床叠被,如何培养孩⼦的劳动习惯⾃⼰吃饭,⾃⼰洗脸洗⼿,⾃⼰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件,都要先由家长⽰范,让孩⼦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学会⾃⼰做。⼀般说来,从⼆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学做⾃⼰的事情,五六岁,孩⼦就可能做到⽇常⽣活基 本⾃理了。学会⾃⼰的事情⾃⼰做,不仅能培养孩⼦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活的能⼒,更能促进孩⼦独⽴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尤其独⽣⼦⼥)能及早摆脱对⼤⼈的过分依赖,成为⼀个独⽴的社会成员。
2.做家务 可以让孩⼦做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起打扫居 室卫⽣,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起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副⾷店去买醋、买酱油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感到⼗分快乐,觉得⾃⼰长⼤了,能帮助爸爸、妈妈⼲ 事情了。
3.参加公益劳动 带孩⼦或让孩⼦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劳动习惯的⼀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照顾附近的孤寡⽼⼈、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奶、照顾⼩ 朋友等。
那么如何培养孩⼦的劳动习惯呢? ⼀、⾝教重于⾔教 ⼈的⼀⽣部处于受教育之中,⽗母是孩⼦的第⼀任⽼师,⽗母的.⾔⾏对孩⼦起着潜移默化的作⽤。⽗母应以⾝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觉得做家务是⽣活的⼀部分,像吃饭、睡觉⼀样的⾃然和必要。孩⼦是家⾥的⼀员,当孩⼦参加了⼀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样。⾐来伸⼿,饭来张⼝的孩⼦,常常不会理解⽗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贵”,有些孩⼦常常埋怨⽗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呢。可是当孩⼦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 地谅解⽗母,感到⽗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制订适当的家规 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活规范和⾏为准则,常常是⼀种⽆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教育⼒量。制订明确、合理、可⾏的家规,有利于孩⼦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在家庭中形 成良好的⾏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家规的条理应⼀清⼆楚,写得明明⽩⽩。如每天起床后必须⾃⼰叠好被⼦,清理房间,打扫卫⽣等,家规也应随着孩⼦的成长⽽作改变。聪明的⽗母总是让孩⼦ 从⼩就做⼀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中⽇益成熟起来。
三、及时进⾏⿎励 许多家长曾说,孩⼦刚会⾛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服。这说明孩⼦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都 有⼀种要获得别⼈肯定和赞许的⼼理。及时⿎励孩⼦,并对他们的能⼒进⾏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 定的好处。⽐如你得知孩⼦洗了碗后,可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净。孩⼦听了,⽐奖给他⼀块蛋糕还要甜得多。
四、放⼿让孩⼦参加劳动 我曾作过⼀次调查,表明孩⼦不参加劳动并⾮他们不愿意劳动,⽽是有些⽗母不愿让孩⼦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拖不⼲净,稍重⼀点的活就怕孩⼦累坏了⾝体,稍花些时间的活⼜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参与。许多⽗母在孩⼦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意学习。殊不知,从⼩做家务的⼈的⽣活⽐不做家务的⼈要充实、幸福得多。⽽教育的秘诀却在于: 使孩⼦的⾝体锻炼、思想锻炼、能⼒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的各种能⼒都得到锻炼培养,孩⼦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