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李月老师带着二(3)班的孩子们上了《揠苗助长》这一课,《揠苗助长》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寓言二则》的第二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重。而二下的孩子思维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还不成熟,如何让孩子通过短短的寓言故事体悟寓言的寓意,并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表达,是非常难的。整堂课学生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孩子们也非常认真。
一、层次分明,朗读步步紧扣
李老师在课件上标示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意识到朗读的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同样用到了上述方式,让学生正确理解了种田人的心情变化,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的方式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使用。
二、实物激趣,趣味层层递进
二年级的孩子虽然已经比一年级长大了不少,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仍旧有点长,还是需要有趣味性强的内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对他们的吸引力。本课的设计亮点在把课文中拔禾苗的过程迁移到课堂上,让学生直观地见证了拔禾苗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提升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利用禾苗生长的视频,让学生理解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在趣味中领悟了故事的寓意。
三、板书清晰,寓意缓缓揭示
在本课的板书设计中,把课文的脉络都以板书的呈现,一目了然,在教学环节中寓意缓缓揭示。但从教案的编排来看,寓言故事的内容其实到了三年级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在二上教材中就已经有了《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大禹治水》等故事,在二下又编排了《寓言二则》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寓言的理解究竟要深入到何种程度,是否需要像本课的教学设计这样把完整的寓意直观地揭示出来,还是仅需让学生有大概的理解,并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即可,这是低年级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