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学生插嘴”的问题
“学生插嘴”可能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生活教学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学生插嘴”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可能会扰乱教学秩序,并分散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时会给同学造成负面的影响。这两种现象经常给老师们带来很多担心和困扰。对此,我分析了学生插嘴的原因,做出了如下的指导对策。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并逐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其实,“学生插嘴” 不是“乱”了课堂、而是“活”了课堂,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是学生展现最真、最实自己的一种方式。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所以,我不应该遏制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去“说话”,而是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热爱课堂,热爱学习,说有质量的话、做高尚的人。
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犯错误时,不需要粗暴的责问和无情的惩罚,而是要学会倾听。在倾听时,融入对孩子的爱、宽容、耐心、激励和理解,给孩子创设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关怀,感受到疼爱,而不是责骂和误解。教师必须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即使是孩子突兀的“插嘴”,要和孩子创设平等、宽松、自由的对话氛围,让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信赖。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学生才能更加信任老师,并配合老师的工作,从而才会让学生和老师以心换心、以师为友。如此,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教师才会教得顺心,家长也会更加放心。
第三,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当学生的”插嘴”富有挑战时,你如何盘活、如何进行教学的“二度设计”,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
最后,教师要注意“宽”、“严”有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母亲的温存,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我们需要弄清楚,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宠爱”,不是爱学生身上的一切东西,而是要在向学生倾注爱的同时,又必须“严”字当头,关注他们的成长,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是绝对不能姑息迁就的,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就要处理。对于“学生插嘴”,应该清楚他的言论是否正确、积极,是否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他的行为是错误的,就绝不能情意了事,而应该对孩子进行深刻地教育,正确的引导,“用心灵赢得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有礼地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