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时候教会他们运动是必须的,发展和培养好他们会运动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不讲大道理,只从中小学生的自然生长规律出发,教会学生会运动是体育课教学永恒不变的课题,也是体育课的核心。目前,中小学生们会运动的能力训练,主要还是依靠体育课来教学实施的,同时结合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和自主训练来完善的。那么,我们在体育课上又是如何教会学生会运动的呢?
第一、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首先,从纠正内外八字脚开始。教师要教会学生抬头挺胸收腹立腰,自然前倾的身体姿势,充分体会到以髋关节为轴,两眼平视前向,大腿带动小腿自然向前平行直走的动作;体会到前脚掌领先着地,迅速过渡到脚跟缓冲的姿势,稳定好身体重心,完成周期性走路的技术动作。上下肢协调,走出与肩平行的两条直线。确保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等身高、体重、体型得到正常发育指数达标的健康而科学的成长。其次,教会大家跑的技术动作,是最佳时机。教会过程的关键是摆臂和后蹬技术动作的协同,难点是完成后蹬折腿前送技术动作的掌握,包括支撑腿和摆动腿依次交替和手臂前后摆臂正确跑的技术动作;遵循由易到难和由慢到快的教学原则,先分解后组合,先上肢后下肢的教法。优化练习手法,科学指导学生练习。再次,结合学科知识进行教学。如,初速度、加速度、匀速度、惯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学科知识的运用,帮助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走和跑技术动作,加大跑的辅助性练习,提高走和跑的能力。
第二、教会学生蹲和跳及爬行,包括投掷能力及学会游泳等运动。切记从人的本能生存行为动作开始教,在人的本能行为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教法和锻炼手段,逐步的加大体育学习难度。例如,让大家体会到半蹲和全蹲的技术动作要领及异同点和要求,包括在众多运动项目中的应用特点。从双脚直腿跳,过渡到纵跳、蛙跳、单脚跳、换脚跳、跨步跳等。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可将跑跳类分解动作编入课的热身准备活动操中,重点发展协调性和灵敏性能力,及模仿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如,教会学生如何预防跌倒,及发生跌倒后自己如何爬起来。除教会大家跌倒后屈膝缓冲、团身滚动的技能技巧外,还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爬行技术动作。另在课中又必须增加垫上运动教学的课时,随着学段学年的变化,逐步教会大家前滚翻、后滚翻、手倒立、侧手翻、肩肘倒立、燕式平衡等技巧类技术动作,跳箱练习不能减。让学生一生受用,特别是遇突发事件不仅能自救,还能救别人。学会游泳就是特例,都要一节课一节课的教下去,才能达到教会学生会运动的目的。
第三、球类运动的指导教学。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毽球等技术动作多和难,规则又比较多和复杂。在教会学生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兴趣爱好易激活的教学积极因素,培养好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用好规则,就成了教会学生会运动的核心。徒手练习、持球练习、个体练习、对抗练习、混合练习、团队练习等,都是在遵守共同的规则条件下进行的。进而达到会运动,爱运动的目的。
第四、教会学生会玩器械类运动。从学从低单杠的悬垂和上法及下法开始,体会到脚离开地面的自我时空感觉开始。双杠、天桥、肋木、独木桥、滑滑梯、爬绳、跳绳、爬竹竿子等。包括教学中的跨栏跑、障碍跑、越野跑、跳高、跳远、掷沙包、掷垒球、掷实心球、掷铅球、掷标枪、掷铁饼、武术等,学游泳不是兴趣班的事,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老师传授的是方法和技能,让学生身体健康。吃的是苦,磨的是志,练的是体,强的是心,是学生成长路上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经受挫折教育的真课堂,是三观教育和人格教育的主教程。
第五、注重游戏类教学。贴烧饼、十字接力跑、长江黄河、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游戏,不仅教会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力、灵活性等,更是在追逐、躲闪、摸仿、角色变换中等得到多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是拓展教会学生会运动的能力发展。通过游戏教学更能让学生学会运动,爱上运动,伴随一生。游戏教学是迁移教学最典型的实用版,在更多的运动项目学习训练中是通用的。游戏可以不断翻新,修改和补充及完善规则,不断提高游戏练习的难度。例如,贴烧饼游戏不光是大家围成一个圆,由两个人扮演追和跑的角色,可以抽六个人出例,分成三个小组同时进行游戏,训练大家的注意力、判断力、应答能力等,其游戏规则可以不断地进行修改教学。
第六、会运动与不会运动的区别。体育课运动教学不仅仅是教会了学生会奋勇拼搏,会公平竞争;更是教会了学生敢于争先,与人团结协作;既会享受运动带来胜利喜悦,更会体面的接受失败。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是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事实证明,对于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如果一味的埋头学习,不讲究劳逸结合,松弛有致,最终会造成学生在学业上的力不从心。而如果能有一项学生喜爱的,且参与方便。运动强度易于控制,又能和同学交流互动,轻松愉快的运动项目。是完全可以帮助学生放松紧张疲劳的大脑,同时强身健体,补充过度消耗的精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运动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上体育课,只有经过身体上的吃苦,接受运动的考验;同时也教了学生会自我约束,帮助自己和他人。在有意和无意当中,学会怎么面对困难、怎么样能去找到战胜困难的方法、怎么样去树立一个目标、怎么样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这个目标。运动给学生健康体魄,塑造学生完整人格,但最根源的是加深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会运动特征之一是比其他同学更淡定踏实,运动又有教会学生与人相处之道。
总之,教会学生运动是责无旁贷的。美国著名硬汉影星施瓦辛格有两个儿子,一个从小散养,一个从小在家圈养。散养的结果是继承了硬汉的强健体魄,年少时吃尽了运动的苦头,成年后是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另一个成了我们今天的啃老族,一世无成。宅家圈养,远离运动,这就是会运动与不会运动(不运动)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