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教材课程指南》中要求将革命传统全面融入课程教材,为了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魂育人功能,实现革命传统教育整体化、系列化,4.18日,城小语文组开展红色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是由朱胜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朱老师紧扣本单元的单元要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并且尝试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将本课设计为分为三个板块,首先理清文章内容;其次找到触动你心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想象毛主席的心里;最后创设情境,写一写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他内心的悲痛。在教学中,朱老师通过读、议、写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一步步让毛主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鲜活高大起来。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促成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随后,老师们针对红色主题教学展开激烈的讨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语文课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通过语文学习厚植红色基因不能变成机械、生硬、空洞的反复说教。其次,革命题材的课文教学,需要努力消除学生与文本之间因时代差异而造成的隔阂,尽量还原到真实情境中,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物馆、名人故居等资源助力文化大课堂。再次,需要抓住描写人物的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从而体会感动、表达感动,融入其精神追求之中。
(撰稿:朱胜平 摄影:牟琳 审核:张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