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真问题研究”的农村小学英语教研
“中小学范导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是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它以问题为导向,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范导式教学,聚焦教学关键事件及问题,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范式、学习评价三个维度,破解学校课程建设的散点倾向,破解课堂教学过程的机械化与程式化倾向,破解教学实践的结果困惑。
我校为了构建适合学生素质提升与能力发展的高效课堂,于2021年3月17参加了新北区召开的“范导式教学”主张推介培训会,加入了朱志平博士工作站,成为新北区六所实验学校之一。为进-步深化新北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不断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组建了“范导式教学”研究项目组,制定了“范导式教学”研究实施方案,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一、顶层设计,项目引领(问de 建构)
我校范导式教学研究共分四大组,分别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和综合组。我们英语组参与的是真实性情境研究项目组,范导式教学提出“真实性情境”,引发“真问题”,实施“真探究”,习得“真知识”,生成“真智慧”,体验“真情实感”,使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其研究主要内容是:范导式教学的情境,可能是真实任务赋予的,可能是真实体验感受的,可能是实在的或虚拟场景营造的,可能是认知和情感有机结合的,甚至也可能是知识内涵与学生精神成长相融通的。那么真实性情境必然带来真问题(任务),形成真探究,实现真正的学习。
我们英语组按照学校整体架构“范导式教学”研究建设目标:课堂转型、评价改革、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展开实践研究。
二、常态研究, 注重积累(问de研读)
我们以范导式教学主张为抓手,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实施常态化研究,注重范导式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为项目组提供校本化的实践样本。我们英语项目组分别对教学制度、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常态化的工作进行探索。
1、制度建设,明确任务
1)强化理论学习。开展《范导式教学行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深入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研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发展其研读教材的能力,努力提高研修的实效性。在理论学习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文献研究,从文献中我们发现: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以在理论方面,我们也借鉴语文学科的相关文献研究。深入研读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等著作。
2021年,4月英语组在黄小红校长引领、组员参研,项目分工清晰、明确。她带领着我们详述了范导式教学研究项目的学期计划,先学习,再思考;先认识,后实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黄校指出,教师应好好研读,每月完成学习笔记及反思,试着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
时间 | 进度 | 人员 | |
4月底 | 1.学习范导式教学书籍 | 项目组成员 | |
2.学习笔记及反思(每月2篇) | 项目组成员 | ||
3.专题研讨1:分组及项目分工 | 项目组组长 | ||
4.制作专题网页 | 朱燕峰 | ||
5月上旬 | 学习沙龙1:真实性情境 | 项目组成员 | |
5月下旬 | 1. 各学科组撰写子研究项目方案 | 项目组组长 | |
2.专题研讨2:研讨子研究项目方案 | 项目组成员 | ||
6月上旬 | 学习沙龙2:真实性情境 | 项目组成员 | |
6月下旬 | 1.课堂研讨1:真实性情境 | 项目组成员 | |
2.专题研讨3:真实性情境的设计 | 项目组成员 | ||
7月 | 学习笔记及反思(每月4篇) | 项目组成员 | |
8月 | 学习笔记及反思(每月4篇) | 项目组成员 |
2)加强校本教研。以英语组核心成员先行、其余教师跟进的方式引领专业行动,促进专业发展,允许专业观望,允许学术迟疑,目的只为范导式教学实践的实际效果,只为学生素养的有效提升。组织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2、教学研讨,落实细化
围绕学校英语组制定的制度,我们教研组着力开展每两周的备课、上课及观课、议课。备课方面围绕课程视域下的范导式教学策略,尝试对教师的日常备课工作进行调整,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教学评价的开展。
3、评价改革,循序渐进
以评价引领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变革,结合学校实际,以客观记录过程、呈现发展水平为基本诉求,积极探索“多维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明确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设立学生综合素质观察指标体系,开发并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丰富过程性评价。结合研究,我们在原有的课堂行为观察表中加入了范导式教学的要素。在真实性情境方面确定了这样的视角:“情境是否有利于实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构建?是否有利于引出主题,引发思考,激发思维的碰撞等等......”
三、开题论证,助力教学研究可行实践。(问de依托)
学校范导式教学研究以项目组推进活动开展,为了更好地达到研究效果,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我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黄小红校长、周建芬主任领衔并撰写了《范导式教学理念下生活化真实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我们英语组也以此为依托,展开真问题的探究。(为优化范导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提升课题的理论高度,明确研究目标,学校邀请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龚国胜主任于2021年9月27日下午莅临学校进行专业指导。龚主任就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了详细指导,亦针对预期研究成果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两个板块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老师们在龚主任的建议下,着重进行注重积累的研究方法——课例研究法,立足于教学实践,拓宽、创新教学路径,让研究为教育教学实践导航。)
我们英语组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 ,深入探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课型、模式研究,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有效教学策略中略有收获。
四、沙龙研讨,推进教学研究内化入心(问de碰撞)
我们用沙龙来支撑理论学习。在我们了解国内、外情境创设的先进教育理论,获取必要的知识和研究理论后,我们英语老师会展开对范导式教学理念下生活化真实情境创设的文献研究的沙龙。在范导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观课议课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疑难问题,我们也聚焦难点,思维碰撞,以问题来研究“真问题”。例如:此情境是否有利于体现我们英语学科本质,真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校围绕范导式教学四大要素开展系列主题沙龙研讨活动,6月3日开展了以研究"范导式教学要素——真实性情境"为主题的范导式教学沙龙研讨活动,各研讨组分组汇报学习内容,英语组研讨主题:真实性情境的有效性评价大家围绕真实性情境,实施真问题学习、探究、分析。同时研究留痕,专题网页,聚焦同时,建立范导式教学专题网页,让教学研究足迹留痕。
五、课堂教学、深耕教学研究外化入行(问的实践)
为了确保“范导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有效深入开展,使“范导式”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全体项目组成员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商榷,围绕“范导式”教学“四要素”,组织教学专题研讨,纵深推进课堂转型,积极构建“范导式教学”为核心的课型范式,积极探索小学课型模式的新格式。以“常态课”为抓手,指导教师落实范导式教学的研究,为践行四要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基于四要素的课型研究。
我们从英语学科出发,梳理教材story time版块内容,围绕学生生活,从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不同维度,基于story time版块内容,选取合适的生活化真实情境内容、情境的呈现方式,提高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相关性。
为迎接2021年12月的“范导式教学”的阶段性教学调研,我校各个项目组积极筹备,我们英语组也不例外。我们六年级组围绕“Unit7 Protect the Earth”第一课时交流研讨,虽说有前期理论学习,也认真研读朱志平博士的《范导式教学》等著作,但在设计教案时和实际上课时总觉得不是那个味!问题真的来了。我们心中很是疑惑也很焦急,理论和实践真的两回事。幸得徐小丽老师的指导和点化以及英语组团队的全力支持,汇报那天范导式课堂初现成效,得到了黄老师的肯定。当然课堂中的也有个启而不发的尴尬环节,在评课交流时,黄老师的深入浅出点化又让上课的我顿悟,进一步深刻领会到范导式教学就是学生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与知识储备,在真实性的教学情境中,合作开展针对关键问题的意义理解与协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并加以创造性的应用的一种教学主张,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也应真正站在学生角度来剖析教材,引导学生;范导式教学倡导的课堂转型中,学生怎样从低级思维的浅层次学习状态,到理解性的高阶认知的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升,教师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小结:继续研讨,与“真问题”携手共进(问de 未来)
经过前阶段仅一年来的学习和研讨,我们英语初步感知和理解了范导式教学的一些内涵和特征,但理解是浅层次的,还未真正理解四要素的核心内涵,同时在课堂实践和推进中,教师们如何把理念转化成课堂教学还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找到实施的路径。今后我们将深入展开范导式教学理念下生活化真实情境运用于教学的模式研究。对于我们,“范导式”教学只是初步的尝试与实践,课堂教学实验和研究还未扎实开展,前期的学习研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但不论如何,我们会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积累经验,使“范导式教学”真正成为适合我校学生的有效教学方式。我们将会在研究“真问题”的路上继续前行,一起向未来。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