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诚意,从心做起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武进区城东小学 景丽梦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理健康教育势在必⾏,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新课程改⾰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品格形成
一、案例概述
小军同学,男,10岁,二年级学生,性格外向,贪玩,成绩偏下。平时在课堂上,一节课最多10分钟的时间是老实坐端正的,经常影响课堂纪律,缺乏自制自控能力。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会去抄其他同学的。课间的时候情绪比较亢奋,喜欢与同学追逐打闹,只要自己玩耍的时候占了下风,就会满口脏话,出言不逊,并且动不动就上手。因此,没有什么同学愿意和他一起玩耍。为此,老师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当面答应的很好,可是转头又有同学到老师那里去打报告,说小军同学又把谁弄疼、弄哭了。
二、案例分析
(一)个人原因
1.学习成绩低下,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心理,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
2.想博得别人的关注,内心缺乏安全感,总是做出一些特殊的行为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3.对自己能力的不满而无从宣泄,只能用过激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极端冲动的心理表现。
(二)家庭原因
小军处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做错事情只会用打骂来解决,父亲很缺乏教育方式方法。平时大部分时间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来照看,因为该生是家里的独苗,所以他的爷爷奶奶对该生很是溺爱,孩子需要什么都是无条件的答应。家长的批评责骂溺爱,更让孩子得寸送尺。
(三)学校原因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很多老师对于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学生会给予鼓励和表扬,但是对于课堂上扰乱秩序的学生,一般会实行不管不问或一顿批评的教育方式,常常听到的是批评的话语,几乎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赞美。于是在课外执行自己权利的时候,就会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情绪,对一些学生进行打骂。而且老师也没有及时的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他得不到心理的疏导,内心压抑。久而久之,他和老师、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三、辅导过程
(一)聆听倾诉法
1.发现优点,接纳不足
首先,我会放下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多与他沟通聊天,与他建立朋友关系和他平等相处,接纳他身上的缺点,聊一聊他身上的闪光点,如:他是一位体育健将,经常为班级获得体育上的荣誉。让他感受到自己也是被老师关注的,以真诚的态度去接纳他。
2.取得信任,拉近距离
当取得他的信任后,我经常给他谈谈自己的过去,尤其是和他相同的一些经历,即便有些是我捏造的,但他也会非常欣然的去听,让他感觉到了我的那种亲近感。
3.认真倾听,发泄情感
当他觉得我主动和他接触以后,我及时给予他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引导其将他内心的情绪和想法倾吐出来,而此时我做的就是认真倾听,使他长期压抑的心情得以发泄和缓解。
在交谈中,我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在他讲他一些经历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反应和鼓励,表示自己的共情感。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运动宣泄法
因为小军同学他比较擅长体育项目,在每次学校开展的运动会上都能获得荣誉。知道他的爱好与擅长后,我每天体育课上,会与体育老师沟通,让他多跑跑步、打打球、跳跳绳……能够帮助他消耗冲动情绪的心理能量。当然也要适当的给他鼓励和表扬,让全班的同学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不然而然地增加自信感,充满活力。
(三)行为矫治法
针对他骂人、打人的缺点,我首先改变其家庭教育方式。要求他父母当孩子做错的时候,要耐心开导,而不是一昧地打骂孩子。爷爷奶奶不能一昧的放纵,而是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当然,在学校我也会跟他约法三章,如果一周或者一月不说脏话,不打小朋友,会得到他喜欢的奖品。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习惯很明显的已经很少了。他的脾气也变得不那么暴躁了,与同学交往增多了,同学关系也变得协调了。
(四)家校共育法
这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不能很好的开展线下家访,但是我时常会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电话视频家访,与其家长们进行沟通,了解一些家庭教育情况,协商如何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当然,我还会发一些家庭教育视频和文章,以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文章给孩子和家长们参考。
人间有爱,家校共育,方得始终。以保障良好的成长环境,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四、个案结论
经过努力,虽然孩子身上的问题行为没有根治,但是他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多了,关系也变得和谐了。在课上认真听课的时间变长了,作业也会自己完成了,也愿意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所感所想了。看着他的进步,我感到无比的开心,只要我们用真心、爱心和恒心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那样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