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蒋老师的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感受颇深。蒋老师教态大方、语言精练,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有效教学。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大靓点:
1、利用旧知引新课,为新课导航
蒋老师上课伊始,出示4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个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蒋老师正是利用计算题第4小题,用图形展开分析,相同的分数单位是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由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知识和智能上的准备,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水到渠成,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学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大约有15分,引导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环节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画一画,转化成小数,通一通,探究异分母分数进行计算的方法,并通过比较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线索,还注重了学生学习间的交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转化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理解了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本堂课中,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索——交流——尝试练习——总结算理算法——运用练习”的学习过程,这就是一个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在交流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教师没有急于给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而是让学进行尝试练习,在有了更深的学习体验后,再引导学生总结算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