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以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22-03-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小萍

小学生正处在由听说向读写转变的重要时期,倘若我们能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分析能力,那么,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势必会受益匪浅。因此,语文教师不妨借助故事的独特魅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在精彩故事讲述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好,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他们方能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曾在班级中开展过“谁是故事大王”的讲故事比赛活动。活动中,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其他同学。为了得到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认可,也为了将自身的才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生势必会不遗余力地搜寻好故事,并将它们用最为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诸如此类的活动,我们不仅能使学生在交流与分享中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还能使之在有效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感知阅读的独特魅力,从而真正爱上阅读。

(二)在鲜明人物形象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每一篇精彩故事中都有鲜明、生动而立体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学生不仅能对故事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更好地理解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比如,在阅读《画杨桃》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重点词句来感知“老师”和“我”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先来看看“老师”这个人物形象:第一处: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第二处: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第三处: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在这三段话中,作者不仅通过“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回到讲台”以及“举起我的画”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将老师的认真与细心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还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将老师的严肃、和蔼刻画得入木三分。有了这些文字,一个认真、严谨的慈师形象便跃然纸上。让我们再看“我”的形象塑造: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几句话表现了“我”谨记着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地描绘着自己看到的东西,表现了“我”的求真务实。经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学生不仅能对故事主题及作者的创作情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在对内容、人物等的分析中提升概括、提炼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