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拜读了福建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邱老师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上的《复习课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这篇文章,顿时觉得受益匪浅,同时也感慨,其实平时我们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做的,只是由于自己归纳概括的能力欠缺,不能做教学生活的有心人,及时的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或者从独特的视角审视问题,惰性在作怪,才导致了要写点论文就头疼的现状。
静下心来仔细的品读这篇文章,我觉得邱老师的建议对我今后的复习课的教学很有帮助。在以往的复习课的教学中,听到的关于复习课的研究课是少之又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只是先带领学生把本单元或本册教材的内容先回顾梳理一下,然后就带领学生做书上的练习题,或者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错误,遗漏的地方再出些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所谓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但是对于一些原来学生理解有问题的题,及时在进行了复习以后,效果还是跟原来一样,并没有大的改变。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读了邱老师对复习课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四点总结,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在复习教学中,1、只温故而不知新;2、重拔高而轻基础;3、重再现而轻梳理;4、只练习而不复习。这四点是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经常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邱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心得,谈了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知识查缺补漏。
二、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条理化。
三、 及时沟通梳理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四、 设计精当的练习,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看了第二、三条,其中提到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整合,作不同角度的分类,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连一连”,尝试把画“联络图”的本领教给学生,只有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真正的做到举一反三。
曾几何时,我也尝试着教学生画一画脉络图对知识进行整理(可以是结构框图,表格、树状图、大括号等形式梳理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紧迫,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我又怕麻烦,所以就没有坚持,学生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培养。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不怕麻烦,尝试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整理,并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复习课的作用发挥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