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问题:对学生数学表达兴趣激发不够。学生所表达出的兴趣不是很高,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参与欲望不强烈。并且很难取得家长的合作,学生回家后的学习情况得不到保证。无法保证在家中有很好的学习态度与数学表达的兴趣。
一、探索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的策略
(1)有效激励策略
语言激励。教师丰富的语言可以有效激励学生表达,由于每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各不相同,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对话,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用简单引导类语言,对于表达有一定的困难的学生可以多用一些鼓励、赞美的话来激励,并做好相应的示范,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才能表达清楚的学生,要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能够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课堂激励。以《认识元角分》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课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编排情景剧,合理划分班级学生,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融入教学中,学习新的知识。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生成新的见解,并由小组选派人员进行上台模拟购物,这过程蕴含了小组每位成员的劳动,在模拟商店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班级中平时不爱表现、胆小的学生上台,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做一些激励性的动作,让班级中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对说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不再排斥,他们更愿意清楚地表达,因为模拟商店购物必须要清晰的表达才能完成。那么对于这一教学任务来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激励。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性,要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开展一些有价值的课外活动。以综合与实践课“尺”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如何正确描述物体的长度,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去,让他们切实体验到书中的情境,对于一步长,一脚长等都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他们就能准确用多少步长来说明操场一圈大概有多长。
同伴、家庭激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不同学习情况,划分学习小组。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小组成员要互帮互助,相互激励,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家庭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多沟通、交流,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让家长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多鼓励、激励他们,在家里也可以和他们多用数学语言交流,经常带他们去外面看一看,学一学,比如超市购物等等,锻炼他们生活中的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