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像写《世界小史》那样去做教育
发布时间:2021-12-1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牟琳

  《世界小史》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世界史作品,浓缩了人类自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因为是写给孩子的,所以在表达严谨而又沉默的历史时,这本小书也一改书籍那种一本正经的说教与宏大的表达,选择了最能够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比如,作者为了让孩子们产生对时间的准确认知,他这样来说明“一秒钟”:你知道一秒钟有多长吗?你快速数完“一、二、三”这么长。这样一来,每个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一秒钟”,也让“一秒钟”变得有意思起来。

  在这本书的前言中,我们可以读到作者感觉自己可以写这么一本书的原因——作者曾经与一位朋友的女儿通信,并成功地用一种让小姑娘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由此,他坚信自己“能够用简单的语言将绝大多数事情给孩子们解释清楚,根本用不着去使用那些复杂的专业概念”。而事实上,作者的确做到了用孩子的语言给孩子写书的目的,也才有了《世界小史》的诞生与广受欢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想写好一本书,就要用读者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语言来完成。

  写作如此,教育亦当如此。如组织课堂纪律时,看到一位男老师在组织课堂秩序,他冲着正玩得“不亦说乎”的一年级孩子大声喊叫,教室里的喧闹声却“热度”不减,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看到巡视的人过来,这位男老师更加着急,一边用教杆敲打讲桌,一边喊道:“都不要说话了,再说话我就要扣你们的量化积分了!”——依然无效。这时。陪着我巡视的刘老师走到讲台边,一边有节奏地拍手,一边说:“小小手,放放好;小嘴巴,闭起来;一二三!”这一招果然有效,学生重复了一遍刘老师的话,在“一二三”结束的同时,全班同学迅速静了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的秩序状态。

  教师是用语言来工作的特殊职业,知识的传递与解释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通常来说,教师表达能力的缺陷主要表现是“讲不清楚”,而“讲不清楚”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逻辑性不足,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组织语言,从而出现语无伦次、重复颠倒、没有重点等现象;二是针对性不强,不清楚自己要面对的受众,不了解受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反方式,表现为自言自语式的“自我演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牛弹琴”所表达的就是弹琴者的针对性不强问题。只不过是,我们往往过度去谴责牛的笨拙,而忽视了弹琴者的纠偏性反思。对于教师来说,不做“对牛弹琴”式的盲目施教,而是像恩斯特·贡布里希一样用孩子的方式来讲世界小史,就可以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明师”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