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币”——激发孩子的成长内驱力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都会使用类似“乐学币”这种积分的奖励机制,我也不例外。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我是按照学校开展“最美诚晓娃”评选活动要求,通过班会课让我们班的学生自己制定评选要求。这样学生自己制定目标,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积分的机会,每周五可以用得到的积分换取自己想要的奖励。通过这一做法,学生树立了目标,自己约束自己,争做“最美诚晓娃”。 但是这样的举措仅仅只是在自己的班级实施,奖励也有限。时间一长,对于我们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就会失去新鲜感,积极性,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弊端就显现出来。而清英币这种奖励机制就可以完全不出现这种弊端。在整个学校进行统一的这种积分制,所有各种奖励都可以通过清英币来兑换,让孩子时刻都有积极性,而且还让他们从小就知道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所有事情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当然,我们学校暂时还不可能实现类似这样的积分制普及,所以针对这样的弊端,我想了几点弥补办法。
一、把积分制改为班币。
原来的积分,每次都是一分一分的累计,没有档次之分。可以改为1元,2元,5元,10元这种,每个金额获得的难易程度也不同,这样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奖励的机会。学习困难的学生,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奖励。
二、为学生量身定制奖励机制
之前,我在奖励机制的制定上有局限性。学生的积分累积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的东西有限,一般都是物质奖励和免做作业的机会。这样的奖励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而且长期的物质奖励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内驱力。给孩子设置个性奖励,“量身定制”。比如设置“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换座位”,学生们可以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自主选择和更多自由的权利及荣誉。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有事先的约法三章。或者可以用班币来赎回被老师没收的物品等。
三、在班级定期举行部分活动,激发孩子兑换乐趣
可以在班级定期利用班会课举行拍卖会,让班币在班级流通起来,增加孩子的兑换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赚取班币的积极性。
当然有奖励就有惩罚,还要制定班币的处罚条例。比如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之类的都要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罚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们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却承担着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教育”一词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通过“班币”来激发孩子的成长内驱力,是孩子们更加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更加热爱学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