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毛线、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提问: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根毛线,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说出弯弯的)
活动1:如何把桌上弯弯的毛线变直,自己动手试试看。(学生举高展示)
展示:你们的想法真棒,用手捏住毛线的两断用力拉紧,毛线就变直了。
揭题:其实像这样把毛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线段,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认识线段宝宝。(板书:认识线段)
二、初步感知线段
1.初步认识线段。
(1)提问:谁来说一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指名2位学生说,再齐说)
(2)教师演示变式。
毛线不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是线段吗?为什么?(毛线是弯弯的)
小结:因为毛线它不是直直的,所以不能看成是线段。
毛线斜着拉直,两手之间还能看成是一条线段吗?为什么?(毛线是直直的)
这儿有两根长短不一样的毛线,请两位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它们拉直。再坐的小朋友们,这两位同学两手之间的这一段还能看成是线段吗?为什么?(两手之间的毛线都是直的)
总结:不管毛线的方向、长短如何变化,两手之间只要是直直的线,就可以看成是线段。
2.丰富对线段的认识。
(1)提问:老师把这根拉直的毛线放在纸上,并隐去两手。现在,谁能快速地找出刚刚手捏的地方在哪儿吗?(课件呈现我们两手拉直的线段)请举手举得最高的小朋友上台指一指。
揭示:其实,我们数学家爷爷用了两条小竖线来表示两手捏住的地方。
揭示:数学上一般把这两个小竖线叫做端点,我们一起来喊喊它的名字吧。
追问:一条线段里有几个端点?
交流:线段有两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指名2位学生说)
追问:两个端点之间的线又是什么样的?(直直的)
引导:回答得真好!我们刚刚已经认识了线段宝宝,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2)活动2:边想边说线段的特点,睁开眼后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指名说)
总结:可见,线段的特征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了。(齐说)
3.巩固对线段的认识。
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的特点,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
师:请分辨一下,图中哪些是线段?为什么?(完成作业单第1题,对的打√,错的打×)
生:第二和第四个。(说一说线段的特点)
师:同意吗?(同意)都同意,那么为什么其他的不是线段呢?
生:因为有的不是直的,没有端点,还有的是只有一个端点。
师总:所以我们知道线段的特点是?(学生说)
三、感知线段的特征
1.找线段
(1)找出身边物体上的线段。
引导:线段宝宝可调皮了,它们经常藏在我们生活中。活动3:请小朋友坐在位置上找一找我们身边什么物体上藏着线段,找到后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是线段。(指名上台说)
教师引导指法和说法:这是一条线段,是直直的,这是它的两个端点。
追问:谁再来像他一样指一指,说一说和他找的不一样的线段?还有谁想说的?(指名两位学生)
小结:你们真棒,都正确的找出了我们身边藏着的线段,那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生总:因为都是直直的,还有两个端点。(总结线段的特征)
强调:是的!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指板书)
小结:线段呀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课后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去找一找。
(2)找出平面图形上的线段。
引导:其实不光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可以找到线段,我们学过的许多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提问:看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交流汇报:正方形上有4条线段。
追问:哪4条线段?
展示: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我们知道了正方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那后面的图形分别有几条线段围成的?请完成作业单第二题。
交流反馈:三角形有3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有4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有5条线段围成的。(做对的小朋友端正的做好,做错的请悄悄的改好)
师:完成的小朋友快速的将作业纸放在数学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三角形也可以叫三边形,它有3条线段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是几边形?它们有几条线段围成?(4条线段围成)
探索:五边形有5条线段围成,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围成。
追问:那六边形,有几条线段围成?(6条)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
2.折线段
提问:刚才小朋友们在很多图形上找到了线段。如果在这张圆形纸片上,你能找到线段吗?(出示一个圆形纸片)
不能。(大部分学生)为什么?(说一说线段的特点)
师示范:那么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我把圆片随意方向折一折,得到一条折痕,现在你找到线段了吗?
追问:谁能指出线段?
反馈:指名一位学生指一指。
师总:真聪明,一下子就指对了。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引导:那同学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折一折?(想)
活动4:那么请看清活动要求
(1)拿出正方形纸随意折一条线段;
(2)把折出的线段指给同桌看;(指名2组同桌上台展示,并比一比谁长,谁短。)
(3)比一比谁折的线段长,谁的短?
折好后,用最快的速度把正方形纸放入课本内。
学生活动,师巡视参与其中。
反馈:一组学生上台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其中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外一个端点)
小结:小朋友折出的这些线段有的长,有的短(手比划)所以说线段有长有短。
3.画线段
引导:刚才我们认识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你能把线段宝宝画下来吗?
活动5:出示活动要求,动手画线段。(伴随音乐)
出示一位学生的正确画法,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教师总结3种画法:边比划边说。
提问:老师刚刚还在下面搜集了几张作业纸,请在座的小朋友做一做评委老师,这些同学画的线段对吗?
反馈:错误的原因(没有端点,只有一个端点,不直的)
儿歌出示:如何画好一条线段呢?老师还特意编了一首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学生齐读一遍,再读一遍时师示范画线段)
画一画:你能和老师一样,读着儿歌再画一条线段吗?画好的小朋友将作业单快速收回后,对着老师笑一笑。
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还借助了直尺画出了线段。那如果身边没有直尺,我们还能借助一些物体的边来画线段。但是相比而言,还是用直尺画出来的线段最规范。
4.连线段
引导: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点娃娃也来凑热闹了。瞧!这里有两个点,你能用直尺把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完成作业单第3题。
师:这些小朋友连的线段,有什么要提醒的?
生:线要连到点子上,不能超出点。
提问:想一想,连接两点能画出几条线段?
生:只能画出一条线段。(课件演示)
追问:现在又来了一个点娃娃,每两点画出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线段呢?完成作业单第4题。像这样的三个点,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
师:变成了4个点呢?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
生:独立完成作业单第5题。
师:(展台上演示画完与没画完的)
师:想不想知道如何画才不会漏掉?
师总:在连线时,一定要有序的从外到内连线。其实还有一个方法,给每个点标上序号,先从1和2连,再1和3,最后1和4;1连完后,接下来从2开始连,2和3,2和4;最后是3和4;按点的顺序画,也不会有遗漏。
四、全课总结,谈谈收获
1.小结:今天通过观察毛线和线段,以及找线段、折线段和画线段,来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全班交流。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线段,学习了如何画一条线段。其实,线段中还隐藏着许多奥秘等着小朋友们去探索呢!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道聪明题,请同学们课后画一画,连一连,看看连成了什么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