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聆听于素梅教授《体育教师的“五课”能力》有感
发布时间:2021-10-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邱雨

  上课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上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而怎样能够上好课,是每一个教师需要思索跟研究的问题。于素梅老师的《体育教师“五课”能力》讲座不但有效的解决了教师怎样上好课的问题,也为教师的提升发展给出了方向指引与方法指导。

  所谓五“五课”,指的是教师工作中常常接触的“备课、上课、看课、评课和说课”。

  自我感觉这“五课”更像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途径。教师只有在备好课的情况下才能上好课。上好课的前提是目标明确、详略得当、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科学规范的教学设计,然后再此基础上,教师再以自身的能力为基础对课堂进行合理的组织,对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有效的调控,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科学布置、合理实施,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了达成这样的结果,我们就必须要不断提升。提升的最好办法就是学习,自我学习不如相互交流,闭门造车往往不能够达到出门合辙的目的,只有与别人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才能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跟实践操作能力。

  看课就是学习交流的方法之一。上课教师会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变化、时代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的效率。学会看课、学会借鉴别人一定要注重对课得细节观察、教师对课的环节处理以及师生互动、学生反馈等等的聆听,学习别人的长处,思考别人对教材的理解,借鉴别人对课的设计。

  评课是教师通过与同行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对所观察到的课进行分析研讨,是观点争鸣,是理论提升,评课能够让知识多元化,让思想多样化。从而创新创造出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最后反作用于自己的课堂,设计出以创新与创造为支撑的优质课。

  不断地创新与创造推动课堂的发展,推动自身的提高。这样的课才能够让学生学得更加的轻松,教师教的更加自如。能达到这种程度,我们教师就一定能够把整堂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胸有成竹,那么我们这节课不但自己上的好,即使我们把我们这节课的教案交给别人,别人也一定能够上得跟我们一样好。

  这就又说道了教师的另一种能力,即说课能力。能力出众、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精准设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能够用学生容易接受或理解的方法有效的处理好课的教学过程,在重点处突破,在难点处创新,在高潮中升华,再用精练准确的表述来进行书面或口头陈述,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于教授说的“五课”能力,有学、能、会、精四个层次,也是一位老师成长所经历的不同阶段。这四个能力的发展是逐级递升的、动态的、分层的,是随着我们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升华的。

  于教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都进行了较为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适合不同阶段的老师进行自我检测与自我能力的辨识,从而更加精准的定位自己所处的能力阶段,便于看清自己下一阶段的前进目标。于教授还通过多个实例,对处在各个阶段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说明,从而让我们更进一步的理解处在不同阶段教师之间的差距。

  由于教授的教师能力图表可见,专家教授之所以是专家教授,是因为他们对教材理解更加深刻,对教材挖掘更加深入,对课的设计处理更能创新。教师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从而找到教学的创新点,并通过切实有效的创新,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

  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也能体会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浅不一,导致课程的目标定位因人而异。于是出现了许多一线课程都千篇一律,教师依从教材教授教材。只做到对教材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没有做到对教材的创新发展,课程内容无变化,教法学法无创新,从而出现了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

  教师要先对自己有了解,先知己、善学习、肯创新才能不断提升。这是于教授给出的教师“五课”能力提升的方法指导,也是我们教师进步的不二法门。

  教师要深度学习,深入思考,才能得到理论上的升华;要勇于尝试,主动革新,在一次次的实践与探索当中进行经验积累,才能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只有不断地与别人的交流,才能解放思想,提炼观点,转变思维的角度,拓展视觉的广度,从而更加科学高效的阅读别人的课程,感知别人的课程设计是否更加科学;环节安排与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教法学法是否得当;细节处理是否巧妙;课堂生成是否达标。从而对课堂进行精准把控,量化评价。

  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锻炼,不断的与人交流与分享,都是基于自身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古人云:“学不可以已”。即使自己具备了一定能力,在看课跟评课当中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怀着学习的心态面对每一节课。要从课中找到优点来吸取其精华,根据自己对课的理解与认识,对课进行客观的评价,真诚表达,用清晰的思路循着逻辑主线对课程展开分析,在讨论中发展,在发展中进步,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与知识系统。

  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吸纳与输入的过程,高效的输出更要求能力水平。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以合理科学的模式进行组织安排,然后从容的表达出来,传达给其他更多的人;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内涵与价值通过课程展示出来,那么说明我们还没有达到更高的层次。高层次的教师能够将自己对课的理解用科学新颖的设计呈现出来,并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给听众。

  成长与成功没有捷径,也不可能跳跃式发展,即使强如于素梅教授这样的大咖也需要不断地努力。只有走好每一步,善于学习交流,观察别人的细节,聆听他人的教诲,判断别人的优点与缺失,用心去思考现象背后原因,勤于动手去收集记录我们的思维火花与灵感片段,才能沿着学、能、会、精的成长阶梯一路向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