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屈膝缓冲”带进体育教学中
发布时间:2022-01-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邱雨

  过了冬至,中小学体育课就进入了考试模式。笔者随堂看了几节考试课,发现有不少的中小学生在快速跑过程中(以腿为例),没有后蹬技术动作;立定跳远都是直腿“蹦”的动作;掷实心球没有屈膝蹬伸动作;仰卧起坐屈膝抱头动作,从膝关节收屈的表情来看,学生显得非常痛苦和难受。看到同学们练的辛苦,考的艰辛,不见成效。怎么来破解呢?笔者建议有三如下:

  第一、从这些测试项目的站姿开始引导教学。如,弓步走动作,找到弓跨意识的肌肉造型动作的感觉。除加强协调性训练外,可结合慢动作向前三十米目标移动训练,充分体会到屈膝蹬伸腿的周期性运动规律,从走动中逐渐过渡到行进间由慢到快的加速跑过程中去,去领悟快速跑的技术动作要领和要求。

  立定跳远从以脚跟领先落地动作教起,先教落地动作。其次再教下压蹬伸动作,使身体成两个“7”字形锯齿口(身体躯干与大腿之间的髋关节点成倒“7”字形。大腿与小腿的膝关节点成“7”字形)。然后,教积极性向前上向跃起的技术动作,由分解到组合的循序渐进练习。充分将身体展开,有一种前飘的意识。而不是下蹲向上跳或蹦的动作。强调落地动作一定要有“蹲坑”动作,才有理想的前伸小腿屈膝缓冲技术动作,才会跳出更好的目标成绩。

  掷实心球双手持球从体前的脚尖处开始做向上向头后引球没有错。寻找最佳的引球初速度,将球有力向前方掷出都没有错。可都忽视了腿的做功效果,笔者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上肢有体前预摆动作,而没有腿部大肌肉群配合的技术动作。尤如两个电线杆子直直的固定支撑着,没有骨的杠杆原理运用表现。说不上收屈成弓充分利用作用力与反作力的原理,纯粹靠死劲和呆力气完成两点一线向前下直接砸球动作,说不上出手角度和球飞行的抛物线轨迹的技术要领和特征。

  因此,必须在体育课的教、学、练三个方面来一场技术革命。

  第二、无论是快速跑,还是中长跑,总是要经过动作支撑阶段、蹬地阶段、恢复阶段。通过膝关节的收屈进行周期性反复动作,形成合理的跑的技术动作。建议老师们以点代面辅导好全班同学,首先是教,有了教才有学,有了学才有练。结合同学们平时所学的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和体育课教学的知识点优化组合起来,为体育课的体育学习服务,尽最大的努力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其次学和练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的,这和飞行员在天空开飞机的原理一样,没有一定的飞行时间的投入,就不可能熟能生巧灵活的驾驶好飞机。仅仅依靠体育课的学习和练习是很难完成好体育学习任务的,其人的运动技能技巧是很难得到发展和提高的,在体质体能方面也是很难见长见的,就会直接导致运动能力的水平和成绩停滞不前学而无效。“拳不离手,诀不离口”是典型的学练秘诀。平时课外节假日必须帮助学生制定好体育学习计划,结合各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完善课外体育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体育运动水平,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三、体育学习和“屈膝缓冲”一词相连是很现实的教与学的手法,值得深思探究。人的关节很多,从支撑的角度上讲,膝关节最重要,不是说踝关节、髋、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不重要。而是讲膝关节在进行人移动过程中的位置排在最前面,同时又要想方设法去保护膝关节,缓冲就是这个目的,才能提高膝关节功能的使用价值。

  总之“屈膝缓冲”,不论是田径类教学,还是球类教学,包括器械类和民族传统类项目教学,都是随处可见的。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每个具体的身体练习,都离不开“屈膝缓冲”的教、学、练。优化组织教学的手段、方法、方式等,还是要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去研究学习进行总结,才能更科学的将“屈膝缓冲”带进体育教学中,服务好教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