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听了著名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专家孔屏老师的《论家校有效沟通》,受益匪浅。
孔老师的讲座从三个方面进行:学校教育为什么需要学校沟通?目前家校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家校有效沟通?
一、学校教育为什么需要家校沟通?
学校功能:传授知识;家庭功能:做人、认知;社会功能:危害在社会。必须合作联手育人。
案例:优秀学校的优秀学生美国修学游,发烧后,不会自己找药,老师给药,丢了水瓶找不到。(没有生存能力,无法接受社会检验。)
(一)就学生而言:
1.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教育对象和关注目标。
2.学生身心和学业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家庭幸福和学校安全。
3.学生的很多问题来源于家庭,但导火索来源于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
案例:东营女中学生不愿理发,得知老师发短信后跳楼身亡。(可以换种方法:单独交流,肯定喜欢美,但恳请服从学校制度。)
(二)就家长而言:
1.越来越多的家长迫切与学校联手,共同打造孩子的成长空间。
2.家长的素质高低决定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
案例:某校,家长报告会结束后,满地烟蒂,人人视而不见;历城双语实验学校,在家长报告会后,地上洁净如初。学校坚持进行“八要八坚持——知行合一”。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只有家校良好沟通,才能及时把关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案例:学生自杀前,让爸爸录音取证,让学校和老师赔偿。
案例:某校高一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对高危学生进行家长访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就学校而言:
1.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配合、支持和帮助。学校要用好这份爱,赢得巨大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支持。
2.学校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家长全力协助。特殊学生,比如多动症儿童、抽动症儿童、注意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障碍儿童等,只能靠家长进行个性化教育。
案例:对比中美学生。
美国进行“入学准备”测试,过关后才能入学;中国无条件入学,大班额授课,抹杀儿童差异,拉大儿童差异。而减少差异的关键在家庭教育。
3.学校在家长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牵手家长,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案例:两次报告反差。第一次妇联通知,只有七位家长;第二次教育局通知,3000人的会场全部坐满。
(四)就教师个人发展而言:
1.师生关系日趋冷漠,教师的职业形象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打击。
案例:孩子在校发烧之后,家长电话投诉,学校和老师深受打击。
2.校长和教师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正在受到严重的威胁。
3.家长资源的补充可以增强教师的领域,扩展教师的教学资源。
4.教师的自信将会随着来自与其工作相关的人的正向回馈而增加。
案例:谈恋爱的孩子同位。可以近距离找缺点;可以互相帮助;取得信任,可以进行指导:不能公开秀恩爱;18岁之前止于性交。
(五)国民素质之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将家庭教育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
二、目前家校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和能力不足。
1.家长方面。
(1)家长对家校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是孩子终生的教育者,无论孩子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家长的引导。
0-6岁:家长无条件地陪伴,有条件地限制。
小学阶段:培植孩子的自信心。
中学阶段:不求不助。
(2)家长对孩子的问题存在认识误区。有了问题不愿意与老师沟通,不愿寻求老师的配合和帮助。
2.学校方面。
(1)对家校沟通的认识和不足,在经费、场地、时间等方面得不到积极支持。
(2)有的老师想开展却被视为另类。
(3)教师欠缺家校沟通的能力和信心。
案例:新教师处理家长不买书的问题,自己买了送给家长——跳出自己的视角,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问题导向严重。
家长与老师沟通,多以应对孩子逆反、上网等“问题”为主。问题视角的沟通,不仅容易导致孩子对家长和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和偏差行为,而且容易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产生低家长感。
案例:老师的电话成了家庭的报警器。
化学老师胃疼,一个最后排的孩子送杯热水给老师,老师打电话告诉家长:您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家长深夜造访老师,双双给老师跪下,孩子从此发生蜕变。成为志愿军后,每年都来看老师。
(三)彼此缺乏理解和信任。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时候,顾虑重重,心口不一;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上纲上线,固执己见……
(四)沟通地位的不平等性。
家校之间更多的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家长没有机会把意见、想法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家长想沟通,但老师没有时间和意向沟通。
案例: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在不同人面前表现不同的侧面。把工作当成负担,就很累;把工作当成使命,就会心怀感恩。
(五)沟通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
1.教师层面,遇到问题,急于请家长,率性而随意。
案例:“老师,我只会死记硬背。能否教我更好的学习方法?”
“法无定法。死记硬背就是最适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案例:初三学化学,学灭火器的用法。但着火后,有灭火器也不会用。
知识只有用的时候,才有用。青少年先输入知识。哪一口饭让你长身体?每一次学习都是素质提升的阶梯。
2.学校层面,每学期随机组织的报告会或亲子活动,缺乏系统性、整体规划。家校沟通的不确定性增加家长的不安全感。
困扰:家长和学生越来越不尊重教师;社会媒体越来越不为教师说话。
三、家校有效沟通的原则、方法和技巧
(一)尊重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
1.尊重家长的人格。官职有大小,职业有不同,人格一样高。
案例:庄稼有问题,会对着庄稼地叫骂吗?不会,是反思自己的除草、浇水和施肥是否做好。孩子没有教育好,也要反思自己是否用心教育。
2.尊重家长的现状。家庭有贫贱,收入有高低,都有求学的权利。
3.尊重家长的观念。环境不一样,角度有不同,观念有差别。
案例:当公安的家长担心孩子吸毒,结果孩子在高二开始吸毒。
家长的担心和焦虑,强化了孩子的心理,激发了孩子的好胜心。
案例:妈妈叮嘱孩子不要偷东西,结果,孩子越偷越厉害。
他读懂了母亲的潜意识。妈妈明白了之后,告诉孩子:你替妈妈去偷的。孩子痛苦。
4.尊重家长的知识。学历有高低,能力有不同,学问各千秋,不可轻视人。
5.尊重家长的个性。人生有差异,其貌有俊丑,个性大不同,尊重差异。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二)如何做到尊重——
1.学会倾听:让人家把话说完,听完整的意思,安静地倾听就是最大的尊重。
2.学会接纳:允许有不同意见,允许有不同于自己的行为爱好;接纳自己不喜欢的学生和家长。
3.学会自控:平等、平静,以成人方式交谈,讲道理,而不是争输赢。
4.学会感恩:感谢家长的配合,感谢家长的聆听,感谢家长的启发,感谢家长的参与和贡献。懂得感谢的人才能收获更多。
5.学会谦虚:谦虚的人不是被人瞧不起,而是更被人尊敬。越是有学问的人,越是谦虚。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家长都可能是某个方面的行家。
多问、多听、多了解。真心接受,真诚地对待家长。
任何人的沟通,第一原则就是尊重;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其实是你自己交给他的。
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二)了解家长——有效沟通的条件。
家长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职业特点、行为模式、情绪反应等。
(三)立足孩子的发展——有效沟通的根本。
1.孩子的身心具有发展性。六十岁之后发展晶体智力;六十岁之前发展流体智力。信心调动内心动力。
2.孩子的学业具有发展性。
案例:老师断言“你的孩子将来不坐牢就是你祖坟冒烟。”孩子成为上交利税上亿元的企业老板。
3.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坚持优势发展的原则。
(四)学会自我保护——有效沟通的底线。
(五)讲究沟通技巧——有效沟通的策略。
1.定位在讲道理和介绍操作方法之间。
2.替孩子长远着想,替家长着想。
3.永远给家长希望,但是不盲目乐观。
4.估计多种可能,多出几种主意,不说绝对的话。
家校合作是在为百姓造福;是在为学校解难;是在为政府分忧。虽不能极致,心向往之。
我的收获:
1. 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枝叶。
要培植家庭教育之根,父亲陪伴孩子成长,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母亲心平气
和陪伴孩子,不焦虑、不担忧、不纠结,坦然面对孩子的问题,积极解决问题。与学校形成合力,和孩子共成长。
2. 家长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坚实后盾;尊重家长,家校才能真正做到有效
沟通。
与家长的通力合作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由之路。尊重家长,联合家长,有效沟通,智慧沟通,扎实有效地引导家庭教育工作,让学校教育工作更有效,为学生的成长搭建更坚实的阶梯。
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