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讲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这也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积千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英国科学家培根也有句名言:“习惯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更是给我们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儿童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在教学中事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的。首先要交给学生正确合适预习的方法。“预习”顾名思义应该是在课前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会预习,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朗读情况,在好,中,差的不同水平中抽查一下学生课外读文情况。及时评价一下课外预习中的读文情况。通过快到一年的教学实验,我们的这种紧抓课前预习的方法,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识字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老师的要求认真的操作学具,做好练习。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吸引注意力,教师讲课要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看,阅读习惯跟随并影响人的一生。阅读不仅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课外读物,如童话、寓言、科普书籍等。学生喜欢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可以培养听力、理解力,成为“听话高手”,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作为教师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强求学生读书很难以理服人。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