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新形势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1-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建娟

【摘  要】在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下 , 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将子女带在了身边, 由于这些孩子父母工作不稳定, 他们便成了“流动儿童”。

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使他们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对此,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有效干预,改善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 ,

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流动儿童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进入城市读书。农村家庭背景、漂泊不定的生活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使得流动儿童极易产生自卑、自闭、抑郁、焦虑等消极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危及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重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保持心理健

康,养成健全人格,是家长、学校、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

流动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主要表现

通过对部分流动儿童开展问卷调查及谈心谈话,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社会适应较差,对城市缺乏认同感。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的儿童, 他们的心理无法稳定 , 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并融入流入地的生活。他们骨子眼里觉得自己依然是农村人,感觉自己并不属于这个城市。由于习惯了农村的生活,大多数流动儿童对农村怀有浓浓的依恋心理 [1]

2) 人格障碍较多,胆小、抑郁、孤僻、自信心不足。通过谈话交流可以看出, 有相当一部分流动儿童胆小、抑郁、自信心不足。在老师和城市学生面前, 一些流动儿童容易慌张、畏惧、胆怯,做事缺乏信心。还有些流动儿童孤僻、任性,甚至有暴力倾向。

3) 人际关系障碍较重,自卑、自闭、敏感多疑。流动儿童父母进城务工,干的大多是又脏又累的工作。流动儿童与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和角落,他们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认为城里的孩子看不起自己。因此,不愿与老师和城市学生交往,不愿参与其他儿童的活动,有问题也不问老师,大多常常独来独往。

4) 问题行为较多。部分流动儿童从农村来到城市,几经转学,学习前后不衔接,以致学习成绩较差。流动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大多工作繁忙,来不及照顾孩子的生活,有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

惯,生活没有规律。不少流动儿童网瘾很大,经常沉迷于网络游戏。

流动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流动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家庭、学校的负面因素影响,也有其自身原因。

1) 家庭因素。流动儿童父母工作和生活的流动性较大, 劳无常所、居无定处的状况对其子女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大多数流动儿童家庭并不富, 生活过的比较简朴, 这些容易导致流动儿童形成自卑心理。还有些流动儿童父母家教方式简单粗暴, 孩子犯了错误之后,动辄训斥、打骂,也容易使孩子心理变得胆小、自卑、紧张、焦虑 [2]

2) 学校因素。大多数流动儿童都是中途转学来到新的学校,他们不是老师的“嫡系”。又由于中途转学的学生大多成绩偏差,老师往往没有

 

-226-


把他们放在心上,也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流动学生可能感到不被老师重视而产生负面心理。再加上被部分城市孩子歧视,这些流动儿童心理容易受到伤害。

3) 自身原因。由于流动儿童年龄较小,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是非判断能力差。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外部环境的影响:老师无意识的一个眼神、同学无意识的一个玩笑,他们往往都能与自己联系在一起,使自己久久不能释怀。若是遇到挫折,受到批评,不能正确对待,往往会产生自卑、

自闭、抑郁、焦虑、易冲动等消极心理情绪。

流动儿童心理障碍问题的教育对策

流动儿童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对策。

3.1 情感关怀,激发其积极因素战胜心理障碍

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人格魅力和表率作用, 对流动儿童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尤其是对那些心理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的流动儿童 , 教师要主动耐心地去关心他们 , 走进流动儿童心里,倾听他们的心声,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寻找流动儿童身上的优点、闪光点,给予公开的赞美和表扬,以此激发其信心,让他们产生成就感。用他们自身的优点来克服缺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3.2 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

学校及家长要创造条件让流动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如夏令营、少年宫及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与别人一起交往,使他们从自封自闭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主动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同时,各种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也有助于孩子培养自己的特长,放飞自由的天性,促进他们快乐成长。

3.3 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要建有心理辅导室,同时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由心理咨询师对流动儿童心理障碍问题进行疏导。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向孩子们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青春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自我预防及矫正的能力;心理咨询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3.4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天然学校 , 父母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父母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拿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和喜怒哀乐,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作者简介:王启军,1972 年生,男,中共蒙城县委党校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党的建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