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复习课变得有趣有味
已经从教快五年了,总是觉得复习课就是做练习,不重视复习课,最近才发现自己的无知。其实,复习课很重要。而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新授课,复习课成了被改革遗忘的角落,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老师们还缺乏一个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平时复习课老师只能跟着感觉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懵懵懂懂又一学期。所以我要努力转变教师的观点念,认识到复习课的重要性。
我们在进行复习课的研究中,把特色和主攻方面,力求“以理激趣、练须得法、以生为本、拓展有方”。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它虽是复习旧知,但正因为是旧知,是综合了多个知识点,所以很有必要对旧知进行“理一理”,即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纵成线”“横成片”“纵横交错连成网”,达到复习知识点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梳理。但理无定法,却要得法,理要因人而异。
我认为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的整理要求,第一学段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形象的事物和生动的情境比较感兴趣。因此,第一学段的复习教学要多数通过小故事、小游戏、小竞赛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兴趣和积极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知识体系。在第二学段,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复习课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尝试让学生用图表,或是文字,或是树状、网状结构图等形式,自我整理,教师加以指导、对比,肯定学生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的“知识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对高年级对“自理为主,帮扶为辅”,突显学生“自主预习”、“系统整理”、“整体把握”的优势,并且在这一构图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回忆、巩固、复习的过程。这是传统复习教学无法比拟的地方。因为图形更能勾起自已对知识的回忆,“一图值千金”,画图才是硬道理。
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老师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课前绘导图,学生会有足够的时间阅读、理解,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用图片、色彩等喜欢的手法来表达心中的导图,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把握、修改。课前绘制的导图是思考得较成熟的、构思相对完整,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习惯了数学作业就是除了做题还是做题,除了埋头拉车还是埋头拉车,如今,我把作业变成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构图,没有了以前的枯燥单一的计算,而且还能一展自已的绘画才能,这一特殊的作业让学生眼前一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做作业的热情高涨。
最重要的是,要以“练”服人。我们有了练的底气,学生也就有了练的方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主要以课本习题为蓝本,但又不拘泥于此,因书上习题形式较单调,不是计算就是应用题,较少出现其它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难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书中练习进行变式,结合平时搜集到的学生错题,进行整合、设计,形式包括填空、判断、计算应用等,把重点设在疑处,错题摇身成为各种题型,同样的知识点,虽然在平时作业也有所见,但经此一变,学生却未有炒冷饭之感,而在第二课时或第三课的练习,我们便以基础加拓展为主题,当然不是一味的加深加难,而是有点“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浅水也能浸死人”的感觉,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基础,提升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