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新时代呼唤劳动教育(王红娟)
发布时间:2021-05-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红娟

热爱劳动是我国优秀传统美德,我国的教育方针一贯主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当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劳动教育大有越来越淡化之势。究其原因,是劳动教育依旧只停留在口头上。

近些年来,唯分至上的教学观念,让学校、老师、学生全都为分数而学,凡是对分数有可能带来影响的教育教学活动便成了多余,劳动教育在学校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

对于家庭家庭,如今孩子大多金贵,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即使他们在家有时间劳动,父母对他们也很娇惯,不会让他们动手劳动,生怕累了、苦了孩子,在当代父母的观念里,孩子把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耽误学习,就是最大的正确。

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健康的,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青少年,大多会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学生时代是整个人生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劳动教育缺失会使孩子缺乏劳动意识,继而会使孩子不会劳动、轻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也会让孩子缺乏自立能力,对家庭产生依赖甚至是生活都难以自理。如果连最起码的劳动都不会又何谈让孩子成人成才呢。

新时代下,加强劳动教育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影响。首先,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倡导劳动光荣、崇高、伟大的价值观念,将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即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最后成长为有信念、有能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加强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学生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在劳动体验中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最后,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更显得迫切需要。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在劳动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劳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动手和思维创新,这就培养了他的创造意识和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能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既然如此重要,就更不能只视其为空谈,那么如何把劳动教育进而抓好落实呢?一是教育部门应该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避免其他学科课程与劳动课发生冲突,扩大劳动教育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并做到更严厉的监督施行。二是学校也要多开展相应的劳动社会实践活动,不能之只做表面工作,要注重实际效果,让孩子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孩子树立正确观念传承美德,要尽到教育职责。三是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不能再一味的溺爱孩子和只是让孩子埋头学习,也要多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给于孩子鼓励,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让孩子能够独立、坚强面对生活,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了教育的长久之计,为了社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出真正有崇高道德,有动手能力、有责任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