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名言一语道破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不可
忽视的作用,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也是被很多教师所重视,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大量识字,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教学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这是因为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应该把识字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在识字写字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抓好学生的基本功,即拼音和识字。低年级的学生只能认识为数不多的几个字,凭这些字去阅读书籍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要借助拼音了。让学生正确、熟练掌握好拼音,为学生阅读扫清障碍。同时老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正确掌握好生字,给学生讲解生字的字义,分析生字的结构,指导学生利用生字组词和造句。并从生字教学着手,为学生流畅朗读每一篇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增进学生对生字的理解能力和生词的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阅读打下基础。识字、阅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除完成识字任务以外,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不仅可以较早地打好阅读和写作基础,而且还能提高生字的再现率与使用率。大量识字有利培养学生的提前阅读,为阅读打下基础。
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趣及持久力,当学生拿着一本书不知道从何看起的时候,他就会对阅读产生厌恶之意。在这一点上,首先要会“用”,应用、活用。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把课内所得的方法,及时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叶老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其次要会“读”,按顺序读懂文章。每读一书,或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说到底,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最后还得学会“思”,深思。一篇文章在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还得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所说的什么人、什么事和自己生活中有没有相似相近的地方,并思考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学生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各有要注意的地方。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在有限的课堂里能开展无限的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意。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3.囫囵吞枣法。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这四种方法我们不妨教学生一试。
培养学生多读书、广读书。读书重在勤,每日坚持是关键。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让好书伴随我们一生就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
推荐读物,激发兴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效应
要想让孩子充分热爱阅读,我认为教师的模范作用致关重要。孩子们从老师身上看到了读书的乐趣,他们会急切的去模仿老师去读,去感悟。每个孩子都希望和老师读得一样好、一样赢得大家那赞许的目光。老师在做好范读之后,孩子们会认真地去模仿,一点点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会在不断的模仿中得以锻炼。例如: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在孩子们初读课文之后,我为大家范读了课文,当时班级里鸦雀无声,这时突然有一个孩子站起来问我:“老师,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我笑着说:“好啊!”“老师,您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像您一样好呢?我也想那样。”这时,我看到其他孩子也在不住的点头示意。当时,我特别开心,我的范读起作用了,能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大家,从那以后,我发现每次读课文,孩子们都能认真地去读,去模仿。看着他们那稚嫩的脸和认真模仿的神情有我真有种说不出的欣慰。渐渐地,孩子们学会了阅读的方法,而且还会恰如其分地去评价自己和别人读得怎么样。我想这就是我范读后最大的收获
四、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多记重积
语言精妙,源之积累。积累是我们读书的一个重要目的。“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名家名篇,积累自己的体会感悟。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读书积累本。常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贴一贴。是多么有趣和惬意的事情啊。记课内的,记课外的,课内外相结合,你的笔记中有内容,头脑中有内容。哪还会为自己的作文头疼呢?再写起文章就会有跃马平川的感觉。把你读的好故事讲给家长听,讲给小朋友听,做小小故事会的主角,把好的文章推荐给小伙伴,让大家和你一起感受读书的快乐。
小学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小学低段更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低段入手,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结合听说读写,可以提高学生识字、写字、听话、说话、写作的能力。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