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不求热闹求有效(张茜)
发布时间:2021-05-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茜

  当前,语文教学并不沉闷,课堂上,小手高举,一派热闹景象。然而深思之,感到在“热闹”背后,似乎掩盖了什么。试想,如果学生答问,答案就在书上,照念不误,即使应答如流,有何价值?如果朗读总是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大多数学生作壁上观,如此琅琅书声,训练作用何在?

  如何透过现象去评判教学的得失。我认为,语文教学主要看学生的言语实践是否达到了有效性的要求。

  一、学生的言语实践是学生的自主实践

  自主,是学生自己做主,不是老师牵着走,也不是老师赶着走。学生自主了,才能主动,才能自行揣摩,自主探究,自由发挥,也才能自主发现,亲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在小学,学生通过读、思、议、写,能发现复杂的语言现象中隐蔽着的意蕴,发现词、句、段、篇之间看不见的关系和联系。可以说,发现问题比解答问题更有价值。发现,常常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当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教师控制课堂,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整齐划一,这最终只能是用精心打造的模具,铸造出统一规格的学生,不仅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窒息学生的自主精神。

  二、学生的言语实践是在真实语境中的实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本应交流的是真实的思想,纯洁的感情。但实际情况是,脱离真实语境的纯技能训练太多,融进生活,走进内心,触及心灵的言语活动太少。课文中一些严肃的主题被低俗化,人物脸谱化,情节戏剧化,场景虚拟化。笔者观摩过一节《小英雄雨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笑声不断。这样的教学不仅无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而且也偏离了思想教育的轨道。

  三、学生的言语实践是和思维活动密不可分的实践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言语活动如果只是在语言文字的表层徘徊,在思维的浅滩嬉戏,可以肯定,这样的言语实践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思维应从浅层思维提升到深度思维,从具体思维提高到抽象思维。

  为此,课堂上要强化学思结合。以问促思,变提问为发问;寻疑而进,变生疑为质疑。疑问应有思维价值,提问不在多,而在精,问到思维的关节之点,关联之处,问到语言表达的精彩之笔和精妙之点。

  四、学生的言语实践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听、说、读、写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听说读写的协调发展,发挥它们之间互补、互促的作用,关系学生言语实践是否有效。例如,当某一学生答问或朗读时,其他学生应认真倾听,听后要及时评点,还可以对“评点”进行再“评点”。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交互式对话的课堂。然而当下许多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者或是答问者,只对教师负责,对其他人漠不关心。学生发言变成了“孤独主体的独白”,既无思想碰撞,也无感情沟通,使课堂缺失了交际的氛围,延迟了听说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学应强调在综合中进行言语实践,在言语实践中达到新的综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求热闹,讲求有效,每堂课都有效,教学自然就高效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