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1-0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艺元

  在传统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语法,轻意义,重语句,轻篇章,常常把文章一句一句进行语法讲解、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听听读读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做就把语篇弄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整体语言观强调语言实质上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性原则要求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停留在某个侧面。所以语言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规律,语言不应该被肢解,应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注重对学习材料进行感知,既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所以,决定语篇的不是形式,更多的是意义,更确切地说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教师要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整体教学,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无论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都应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整体性地解读语篇,做到读懂、读通、读好、读深、读活。

1、分析性思维,强化感受性。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语篇的分析理解大多采用问答的方式进行的。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训练学生分析性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提问,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要注意所呈现的问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课文主题。②问题要有层次性, 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整体把握课文。③问题要有梯度, 形成信息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创造性思维,着眼发展性。这里的“发展”重点为发展思维力,尤其是思维的创造性。图文并茂是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重要特色。语篇中的插图简单明了,突出了内容要点,学生可充分利用文中插图猜故事情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情、动作所传递的信息请学生想想故事中的人物将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结果会怎样,使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拓展思维的想象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