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积极的心理暗示(邵雪近)
发布时间:2021-01-0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邵雪近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


 “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心理暗示往往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调动潜意识,开发自我的潜能,能够给人以激励和自信,加速成功的进程。


 培华学校一位练习柔道的丁同学,前年中预刚进我们学校的时候数学成绩8分,数学老师找到我,一脸的愁眉苦脸。我倒一脸轻松:“有原始成绩就好,他是最大进步奖的候选人哪?”我半开玩笑,但数学老师轻松不起来。我给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主意,每天下午放学用15分钟的时间教会他三道最简单的题目,既补缺补差,也不影响他的训练······


除此之外,心里暗示很重要,我们给丁学生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们告诉他:“你是好同学,你每天义务为班级打扫卫生,你很棒!”


我们十分佩服他:“每一次班级的活动,你主动参与,你是老师的好助手!”


我们经常去训练场看他训练:“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你是好样的!”


我们也到比赛场上看他比赛:“比赛场上,你把培华学校的精气神展现出来了!”


我们把他每一次测验的成绩与上一次比较:“你进步了二十分,你是班级同学里面进步最大的一个!”


······


 这一次初一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他数学74分,我们在家长会上表扬了他,丁同学母亲激动的留下热泪······


这一次区里的劳技大赛,丁同学出人意料的获得三等奖,周一国旗下讲话,他在领奖台上,激动的热泪盈眶······


在教工大会,向全体教师介绍了“丁同学现象”,我们需要探究“丁同学现象”!


 心里暗示应该是自己给自己的,但作为老师应该创设、营造、给予学生积极的心里暗示,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正能量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们看到孩子们的成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