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基于这种角色的转变,教师必须创造性、扩展性地使用教科书,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去拓展适合本校学生的课堂教学资源,灵活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内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将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资源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去创新、去发展。
例如,在教学《调整与修饰图形》一课时,我将学校、班级、公园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主题素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提供与这些主题相关的图片,通过教学不同图形文件的“复制”与“粘贴”操作,让学生将这些图片素材与主题素材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一幅幅充满校远气息栩栩如生的图片作品就产生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创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