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蒋建娟12月
发布时间:2020-12-3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建娟

摘要:随 多媒体教学技  如何通过现代技术将小学语文课堂打造地更人文化,生动化?怎样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本文将从教授学习策略,增加知识储备量,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突破教材重难点,培养学生情感等方面进行讲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习惯、重难点、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老师拿着书本干巴巴地讲述。孩子被动地接受,孩子学起来缺乏动力和兴趣,孩子的学习效率低,能力提升不足。新教材的要求更多的孩子学习方法掌握,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加强。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需要由原来的“教师——书本——学生”模式转变为“教师——书本——媒体——学生”模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快速发展不仅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使得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对于提升孩子能力,语文素养更是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已经将多媒体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一、教授学习策略,增加知识储备量
教育部编纂的教材更加重视孩子语文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的掌握。课文最直观的体现不仅课文文章篇幅变长,难度也有所提升。这就造成有些知识例如生字不可能会在课堂中教学。让孩子掌握识字的规律和方法至关重要。中国汉子大多数是形声字,象形字。在教学象形字时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象形字的古文字或者对应的物体图片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文字难以记住的部分以画面的方式呈现,这样的难点很容易让孩子记住,大大提高了孩子识字的兴趣和效率。在教学形声字时,可以形声字进行归类。例如:青字家族的字。”请,情,晴,清”等,这类字都是左形右声。左边表示这类字的意思,右边表示这类字的读音。左边偏旁再以画面,声音等方式呈现,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区分理解记住不同偏旁青字家族的字了。同样以这样的方式可以带着孩子认识“包”字家族,“米”字家族等不同的形声字,引导孩子发现中国汉字只要会认识半边不会错上天。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画面,激起孩子学习兴趣,增加新鲜感,有利于孩子去理解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量,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促进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二、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强化且持续不断地强化好的行为表现。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就是好的行为和习惯。例如刚入学的孩子就要学会: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课堂习惯,讲文明懂礼貌,会谦让,尊老爱幼,团结友爱等等习惯。对于接手新生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如何让来自五湖四海,拥有着不同性格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现代教育技术,老师可以更直观、更高效的引导和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每个孩子尤其是对于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而言,讲道理对他们来说作用不大。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生动有趣的图片,视频。尤其是动画视频。无论是关于学校介绍,课堂如何做到认真听课,如何举手,怎么规范书写,还是关于如何礼让他人,和老师打招呼等等一系列需要孩子养成的习惯都有必要以动画视频,画面的方式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一看到这些视频会立刻减少离开家人的不安感。同时这样的画面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更容易让他们理解,接受和记忆。当孩子理解,接受和记忆了这些行为后,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持续强化这些好的行为。孩子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为孩子日后学习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孩子来说是受益终生的。

三、运用技术,突破重难点。

部教语文教科的使用,使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视拓展学生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提升理解阅读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然而小学生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于课文中难以理解的深奥道理,长句子很容易造成理解的错误。影像资料,图片,投影等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手段使用,更容易对于孩子把握突破课文中的重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有趣活泼的情景,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获得直观的知识,将重难点进行简化,生活化,教以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搭船的鸟》课文重点讲述翠鸟捕鱼的一连串敏捷动作场面描写。学生很难从词句中深入生动地了解这一连串动作。老师在教学时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并将每一个不同动态以照片定格的方式在一一呈现在孩子面前。一连串动分解成一个个画面呈现眼前,使学生知道翠鸟捕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一复杂过程在短短几十秒中一气呵成,一下子就能让生明白作者用词的精准,体会翠鸟动作快速和敏捷。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画面的记忆比任何其他东西的记忆更加深刻也更容易理解。当这些重难点知识以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时孩子们是一目了然的。同时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三年级作文开始有许多场面描写,如何写生动形象,这就需要孩子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有画面感。由《搭船的鸟》延伸的有关动物的场面描写就可以和本课教学一样借助多媒体。例如:描写小猫开门的画面。如何把这样的场景写生动呢?难点就是动词的使用,而孩子如果没有小猫开门的画面又怎么会准确使用一些动词呢?假如老师立时给孩子带来一段小猫开门的画面,“推,跳,压,甩,挡......等动词马上就会在孩子脑海中出现,老师针对孩子画面的描述加以指导,某些词语使用加以纠正,一篇生动有趣的小猫开门画面立刻跃于纸上。

四、多媒体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培养情感

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孩子语文知识的掌握,很少提出在教学中促进孩子情感的体会和感悟。这就造成很多孩子确实看了许多课外书,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但是却不会使用。体现作为明显的就是孩子的写作方面,有不少孩子的作文流于表面,空洞,不真实,注重辞藻的堆砌,但是缺乏真情实感。语文是一门用语言或者文字展现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学科。如果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他们的语文表达自然就会具有感染力,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感情。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故宫》一课时,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学习课文,按照课文的重难点去分析突破。即使教师给学生看翠鸟的图片,学生依然觉得这种陌生的知识很抽象。而我有幸看到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把当下最流行的抖音这样的自媒体模式代入教学中,假设孩子是抖音主播,准备用一天时间去游览介绍故宫怎么去规划路线,又怎么去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景点。这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让在座所有老师都眼前一亮。老师把故宫的三维立体图展现在眼前,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跟着课文的描述,结合眼前的故宫立体画面,感觉孩子不是在课堂上,而真的是在北京,真的是在故宫中。故宫巍峨的气势,复杂的雕工,丰富的色彩搭配等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孩子不由自主地就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古老,奢华,迷人的建筑。同时学生又同步连线博物馆的讲解员,展示自己的讲解。这些讲解词是孩子们把课文对故宫中重要宫殿的描述内化成了自己的讲解词。大段的描述学生用了几分钟就内化成自己的讲解词,不得不感叹孩子对感兴趣内容学习能力的强大,又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对多媒体运用的用心,灵活和极致。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进步,我国现代教育教学迅猛发展,把先进的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孩子们的有意识注意力持久性不是很长。孩子们对新鲜的,颜色丰富,运动的画面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不得不摒弃原有灌输式的教学课堂。让孩子们喜欢上生动有趣的课堂。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加持的课堂打破了原有课堂的乏味,由孩子的被动学习转为孩子愿意学习,喜欢学习,爱上学习。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不仅打开了孩子们学习的新视野,同时对于老师来说也是语文教学新的方向和趋势。它必定让语文这么学科绽放无限的魅力和光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