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氛围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共情绪状态,它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描述:“在中国的教室中,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老师;而在精神上,教师始终占据至尊的位置,在学生的躯体里掩藏着的是一个战战兢兢的灵魂。”这段话可能比较刻薄,但却是很多课堂里的真实写照。殊不知,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立足实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并且根深蒂固,我们都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走过来的孩子,深知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比较重视教师的威严,强调学生课上要遵守纪律,不能随意发言。因此,传统的课堂氛围一般比较沉闷、严肃、甚至有点压抑。再加上小学语文内容较为繁杂,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较差,这导致学生再他、课堂上的效率非常低,注意力无法集中。学生长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思维的活跃性受到严重的限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努力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平等积极课堂氛围的意义
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
只有做到了和学生平等沟通,才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是这种互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不足,解决不足,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讨知识、寻求答案地最佳学习状态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重视。通过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促使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愉快、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汲取新知识,并提高学习驱动力。教师也可以通过进而学生的有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以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地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小学生爱动手、爱自己揣摩食物,教师可将此作为一个兴趣激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课兴致,学生们上课、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高。这样一来,语文课堂便会显得特别有生气,也充满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平等积极课堂氛围的策略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有些家长和老师迷信“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学生一味地呵斥甚至打骂,导致师生关系极为紧张,学生谈“师”色变,避之而恐不及,更谈不上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而紧张地师生关系也会导致学生一上课就如坐针毡,一心盼着下课,哪里还能把老师所教知识听进去,更不用说加以融会贯通了。作为课程改革中地新型教师,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严师出高徒”,但更需要老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礼”,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敢于思考并勤于思考。良好地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前提。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教师与学生应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同时应做到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做到畅所欲言,积极地参与到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去;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二)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对象,对课堂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并未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三)保持良好的教学姿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采用良好的教学姿态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有效方法。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注视,并被他们所模仿,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对自身教学姿态的重视,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和态度。另一方面,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同时也是课堂氛围的重要制造者,教师应通过自身积极的教学姿态来唤醒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进而营造出一种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姿态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要做到穿着得体、干净整洁,在讲课方式上做到文明用语,在京生状态上保持昂扬向上,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平时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都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友好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再次,为了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通过鼓励让学生产生自信,进一步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
(四)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学会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让教学工具和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效能,帮助教师进行更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课件中添加合适的音乐和图片,改变传统课堂只专注于课本的枯燥无聊,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体会更加立体化,通过图片、视频和音乐对课程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在舒缓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接受知识,从而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再次,可以开展情境式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即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开展一些情境式表演或情境式氛围建造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表演中充分体会和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形象、性格及感受,从而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和小活动里学习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气氛的构建,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课文中描述的环境,设身处地的展现立体化人物风采,让语文的魅力在学生的表演中得以体现,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语文,在愉快中爱上语文,这既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巩固学习成果,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自然集中注意力于课堂,真是一举多得。
(五)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尝试一些新鲜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注重对实践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教学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并且借助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2.游戏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课堂氛围会显得非常沉闷。为了有效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展开教学,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玩心较大,比较喜欢一些游戏活动,在平时和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对游戏产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教学活动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游戏学到知识,实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效果。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一起唱歌或者做游戏的方式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收心,进而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为学生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反作用。积极的课堂氛围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提升教学效率。而沉闷的课堂氛围,则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为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创设良好的条件。